《猎狼记》(BG,性暴力预警)_第十三回 女儿身漫揾女儿泪 儿女心初尝儿女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回 女儿身漫揾女儿泪 儿女心初尝儿女情 (第8/9页)

他拂去那滴唇角滚落的血珠。

    ————————————————————————————————

    尾注

    哎。这章人物情绪转折的效果没我想象里的好。我肯定还会润色的,谢谢大家担待。

    不过我仍旧想说明一下这章为何要这样写,以及我为什么没有用另外一种叙事逻辑。

    另外的这种叙事逻辑是这样的:斛律昭因为轶青私放公主的事情而完全“黑化”,然后故意骗取她的真心,然后利用她的真心栽赃、烧毁锦绫院,然后虐待凌辱她,这时他再意识到轶青当初的真心,最后追妻火葬场。但我不想这么写。原因有三。

    一、传统的言情文学总在男性的“政治兽性”与女性的“人性/神性”之间挣扎徘徊(如电视剧《步步惊心》里的雍正vs若曦)。在这些作品里,男性因为其社会地位,因为要在残酷的层林法则的权力斗争中生存,所以必须冷酷无情;他们折磨女性和弱者是可以被原谅和理解的,因为他们必须生存;而女性则总是“人性/神性”的,她们更加具有人性的真善美。

    当然,我认为“政治兽性”在任何人身上——无关男女——都是一种贬义的、算计的、恶的品质;所以我没有把“兽性”赋予女性角色——她们优于男性角色的地方正在于人性与真善美,所以她们为什么要向兽性的方向去堕落?

    但同时,我认为这样的二元对立法大概是不健康的,因为它会让我们对男性的“政治兽性”习以为常。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人性”不该只存在于女性角色身上,也应该存在于男性角色身上。我不知道我做的是否成功,但我的目的是把斛律昭塑造得一体两面:作为那个拯救弱小动物的孩童,他具有美好的人性和神性;作为一个经历过残酷争斗的男人,他却难免沾染上了“兽性”的冷酷无情,但他的内心始终是向往着人性和神性的。那个善良的孩子永远存在,他是无法彻底“黑化”的。

    二、我们为何虐女?追根溯源,我们虐女是因为想让具有“政治兽性”的男性幡然悔悟,后悔自己对女性所犯下的兽行;这样一来,即便女主已经死去,观者也可获得精神世界的愉悦——若曦便是如此。但我素来不认为精神世界的胜利能够比得过现实世界中美好的生活: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精神胜利只不过是读者的意淫、精神鸦片而已。真正的胜利,是女性在现实世界里自己成为强者,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不能保证《猎狼记》之后不会有虐女的情节,但我想请读者们相信,如果有虐女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