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9 (第1/3页)
搅匀,然后和面、醒好就教给老娘包包子。每个包子都是十八个褶,蒸出来的包子皮薄馅儿大、灌汤流油。成品出笼以后提起来象灯笼,放下去象菊花,吃起来满口香,很有回味。然后由老娘亲手操作,蒸出来的开封灌汤包一点都不逊色于云儿的。经第一品尝员云儿的老爹、儿子、鱼儿的女儿蕊儿的品尝,得出来的评价是:好吃、很好吃、太好吃了!下一次,云儿再教给自己小厨房里的姜嬷嬷和林嬷嬷,由自己、凌娟、鱼儿、水儿等人的共同品尝,得出老爹和世子的同样结论,再做出来送到福晋院里给福晋品尝。得出的结论是福晋很不客气地命令:“把配方给我!”除了开封的灌汤包,还有马豫兴“桶子鸡”、三鲜莲花酥、棒棒鸡、鲤鱼焙面、菊花火锅、开封拉面、双麻火烧等多种有家乡特色风味小吃。云儿把太后赏赐给自己的一千两银子给了老娘三百两试做小吃,还有现成的配方。一向就对做小吃有偏爱的陈夫人,卯足了劲儿学做小吃。做好了,自己觉得味道尚可就送到女儿那里和福晋那里去品尝。都认为很好就算过关,以后教给未来的酒楼、饭庄的厨子。精奇嬷嬷王、宋二位,是看孩子的保姆,是没有机会参与学习做小吃的,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包子她们品尝过,很眼馋这个厨艺,就是学不着。福晋都已经改变对凌娟的看法,她们两个还把凌娟当假设敌。凌娟抱抱宝宝贝贝她们都借口睡着了不给抱。陈夫人对两位嬷嬷已经小有不满:如果是凌先生没有接产的技艺,还要给你们挤兑要饭呢,所以就不教给她们厨艺。她们还挑不出礼来。本来嘛,当精奇嬷嬷的月例已经很高了,本职差事就是看孩子。把小主子扔在一边去学艺,是不是不务正业?所以她俩只能干眼馋。就是跟福晋告状都没充分理由。俩人背后嘀咕着,有点后悔来这里看孩子了:府上所有的丫鬟婆子都在跟教习嬷嬷学技艺,多了技艺就多了一个饭碗。人家都在做烧麦包、麻袋包、木耳边什么的,自己两个瞪眼白瞧。可是她们敢和福晋说不想看护两位小主子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卷铺盖了。让福晋每个月白给十两银子养着?小吃一般是指正餐以外用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