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7 (第3/3页)
举制,那他光提出还不行,还得往民间推广,那这“推广”是谁来做呢?到时候他们只要稍稍阳奉阴违一把,呵呵。再又太子昭,士族出身的朝臣们对他的感觉,那真叫一个五味杂陈。说好的生性谦和呢?就是这么谦和的吗?可还没等他们想暗搓搓做点什么呢,就有士族跳出来说“陛下英明”,也就是相当于变相赞成这科举制度。士族: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这叛徒是哪家呢?陇西李氏。说起陇西李氏来,它就是四大门阀里的李阀,如今的阀主是唐国公李渊。而李渊呢,他和帝杨广还有亲戚关系,李渊的母亲是帝杨广的母亲孤独皇后的姐姐,也就是说他们俩是姨表兄弟。又隋文帝在世时,就因为这层关系对李渊喜爱有加,先后任谯、陇、岐三州刺史,到了帝杨广即位后,又继续任荥阳郡太守,也可以说他们家圣眷甚浓。可圣眷甚浓归圣眷甚浓,在自身利益面前,即便是它贵为四大门阀之一,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可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叫它和其他士族反其道而行之呢?事实上,李渊也不想的。在帝杨广提出科举制度后,李渊就暗自皱眉,他的想法和杨玄感的差不多,认为帝杨广这么做是不明智的,势必会引起士族们的反弹。可这话儿李渊是绝对不会说出去的,他又不傻——说给帝杨广听不仅会惹他不喜,而且叫其他士族知道后,他势必会成为其他士族攻讦的对象,根本就是两面不讨好。何必呢?然而在此事发生后不几日,从洛阳回到大兴城也就是长安的太子昭,送来了密信一封,言道:“有史世良者,谓孤曰‘杨花落,李花开’。孤不知何意,特来请教李公。”李渊的脸“唰”得白了。这寥寥数言,又怎么会让李渊脸色大变呢?原来他是想起了一件陈年旧事,和史世良有关的。李渊知道的史世良,很善于给人相面。这史世良曾经给他相过面,说他“骨法非常,必为人主”,也就是说那史世良认为他以后必成为一国之主。这话着实大逆不道,要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