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6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61 (第3/3页)

意等上几年,美英法乃至苏联也未必会给他这个时间。但胡卫东很快又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案,那就是将船体已经完成了的德**舰“卖给”中国。船体完成之后,武装之类的步骤并不需要在船坞中进行,完全可以在中国完成,当然,船坞测试之类的步骤还是离不开船坞的,但对战列舰、航母这样的巨型军舰来说,此前的工作就得花上一年多的时间,到那时青岛那两个7万吨级船坞也该建好了吧?

更令小胡子无法拒绝的是,胡卫东表示可以向德国出售性能优异的新型装甲钢并转让配方和工艺,这种根据后世均质装甲钢改过来的低合金钢原料成本与德**舰现在所用的装甲钢相差无几,考虑到废品次品率奇低(稀土的功劳)的因素,综合来说生产成本反而要便宜许多,可是它的强度却足足超过德国引以为傲的装甲钢一倍还多,至于抗疲劳等其他性能,则更由于稀土元素的使用而远非世界上现有的各种装甲钢所能比拟。如果换上这种新型的装甲钢,那么德国的战巡会比很多战列舰都抗揍,而战列舰更是会成为几乎不可能被击沉的海上堡垒而且以德国在结构材料方面世界第一的科研实力,完全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出性能比现用钢种更强的结构钢出来,这更将全方面地提升德**舰的防御力乃至综合性能(材料坚固,需要量就可以相应减少,负重减少就能腾出更多的载重加强武装、动力或者续航力。)。而如果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德国陆军乃至空军和部分民用工业部门同样将会从中受益。(。)

第四百二十五章俾斯麦级的改装

只是结构钢如果性能有大幅提升的话,本着充分发掘潜力的考虑,很多计划建造、乃至已经开始建造了的德**舰最好都要更改设计,因此德方很快就将国内最顶尖的一批大型军舰设计师和合金钢专家派来与中国的冶金和材料专家们一起研究新的设计方案,而这正是胡卫东所期望的。对于完全没有大中型军舰设计能力的中国来说,即使是世界二流的德**舰设计师,也足以成为合格的老师了。此外,胡卫东还可以设法影响那些历史上德国人失败的军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