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2 (第1/3页)
设计,给美英多制造一点麻烦,“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对于一切比咱们强大而且有着潜在冲突可能的国家,有机会要坑,没有机会的话,创造机会也要坑”此时历史上名声赫赫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都已经下水了,所以设计上不可能再作大的修改,但在换装了新的装甲并按照胡卫东的提议加装了中国出产的雷达系统和“密集阵”近防系统(根据德方要求定做)之后,该舰的综合实力还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装备了近炸引信炮弹的大口径高射炮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这两艘巨舰原本蛋疼无比的防空能力。…而设计虽然不能大改,但局部的改装还是不难的,在胡卫东就着设计图指出了历史上俾斯麦级战列舰几个致命的弱点后,严谨认真的德国人立即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他们大惊失色,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庆幸,而对于胡卫东,德国的军舰设计师们也再不敢将其当成外行来看待,这为胡卫东说服他们接受一些后世的先进设计理念扫平了障碍。测试中俾斯麦级战列舰先后暴露出主炮塔装甲薄弱,大口径高射炮的弹药缺乏保护而且堆在一起、一旦遭到攻击很容易引起殉爆。沉重的穹甲在实战中并无太大意义,船舵位置一旦遭到鱼雷攻击将极易导致舵轮卡死,而因此无法转向的军舰则会不可避免地成为敌舰和敌机的靶子。防空火力严重不足、而且部署不够合理等多个重大缺陷。其中部分缺陷涉及到整体设计,比如船舵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中国人特有的灵活灵活却令胡卫东想出了取巧的办法他的提议是在船舵附近加装4门“密集阵”。这一方面是因为鱼雷机攻击距离很近,射程虽近但火力奇猛的“密集阵”对付它们就像打靶。另一方面即便敌机侥幸成功投下鱼雷击向船舵,也可以用“密集阵”对海射击拦截鱼雷。这个年头除了鬼子BT的氧气鱼雷之外,航空鱼雷的速度都不算快,一般也就三十多节,甚至还比不上高速的巡洋舰,如果俾斯麦级战列舰全速逃逸的话,相对速度更是仅有区区几节,在海面上看简直慢得如蜗牛一般。以“密集阵”的超高射速,将其提前击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退一万步讲,哪怕只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