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4 (第4/5页)
,共十七章。它所使用的语言、韵律、格式与其他部分都不一样,主要是韵文。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公元前六世纪上半期或中期,甚至更早的作品,据说是琐罗亚斯德本人说教的记录,因此是教徒日常必读的经文;二、维斯帕拉特,即众神书,也称为小祭祀书,内容是有关对各种守护神等的赞颂;三、维提吠达特,即驱魔书;四、耶斯特,即赞颂书,内容是对各种神祇和天使的赞颂;五、库尔达,也称“小阿维特斯陀”,即短的赞歌或祈祷书;六、其他零星和片断的颂歌,从内容看该经是波斯古代宗教神话、传说、历史等的汇集,有些在琐罗亚斯德以前就已出现,琐罗亚斯德教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编纂。 此外还有用帕拉维语、波斯语或印度地方语写作的经典和历史文献:,为提要,成书于九世纪;,有琐罗亚斯德教百科全书之称,阐述该教哲学、道德和教史等,成书于九世纪;描述世界的创成、被创造物的性质、善与恶、末世审判等,成书于九或十一世纪,现存有波斯和印度的文本。另外琐罗亚斯德教徒从波斯迁居印度后用波斯语或其他文字写作的及(现存最早的是一千六百九十二年写本),叙述琐罗亚斯德教的分派和向印度次大陆传播的历史等。 第339章、曾经信仰 该教以光明之象征“火”为崇拜对象,火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儿子,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东西,火的清净、光辉、活力、锐敏、洁白、生产力等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因之火是人们的“正义之眼”,对火的礼赞是教徒的首要义务。他们不建神庙,不造神像,但有专职祭司,称麻葛,是圣火与祭祀的管理人员,他们主持祭礼,行礼仪,敬奉圣火,使之长明不熄,在古波斯,圣火还有祭司、贵族、骑士和农民的等级之分,代表不同的权利,在伊朗、印度的拜火庙中都设有祭台,在教徒家中和工作场所也燃点圣火,点燃和保存圣火都要举行繁复的仪式,并使用特制的器具,最壮观的是在伊朗利用天然气修建的神庙,四方的神庙四角有四根连接天然气井的管道,在庙顶四角有四个日夜燃烧的火炬,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 新生礼,该教规定男女到七岁(印度)或十岁(伊朗)时要举行入门仪式,由祭司授与圣衫和圣带作为教徒的标帜,圣衫用白麻布缝合,前后两面象征过去和未来,含追思祖先、嘉惠子孙之意,圣带代表正确的方向,用七十二支羊毛线织成,长度能围腰三圈,七十二支象征的七十二章,三圈指善思、善语和善行,圣衫和圣带要终身佩用,以示不忘。 清净仪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