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9 (第2/5页)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据和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二零六年被项羽凿毁,北魏郦道元在其中说,项羽入咸阳之后,以三十万人运了三十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说大火延续烧了九十天都没灭,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十三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前后费时近四十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据司马迁的记载:“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曾令洲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二十六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九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十万人九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三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皇陵使用的大量石材是从百余里之外的渭北诸山运来的,尤其陵园使用的数十万立方米木材都系从千里迢迢的湖北、四川等地靠人工砍伐又凭人力运往骊山脚下的,加之陵园陪葬的八千兵马俑和铜车铜马等一大批做工精细的陪葬品,这样巨大的工程量在中外陵寝建造史都是极其罕见的,就以陵园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