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00节 (第6/7页)
/br> 我觉此辈中人不可交,后半年与白先生等疏于来往,近来却听到一个荒诞噩耗。之前一同坐谈的麦克斯牧师,某次雪天出行时,见一流浪汉抢劫另一流浪汉,以为无论帮助哪个流浪汉,都会伤害另一流浪汉,这是不争主义者所不欲见的。于是,麦克斯牧师选择谁也不帮,准备绕道而去,却被两个争持的流浪汉反过来抢劫。麦克斯牧师本着不争主义,任由两个流浪汉抢劫而不反抗,被打伤后扑倒于雪窠内,因救治不及伤重而亡。 …… 写到这里,珍卿停笔开始懊恼,第二个故事有趣是有趣,其故事内心核却很惊心荒诞,想着会不会妨碍三哥的心境,斟酌一会还是保留了。三哥又非不争主义者,一个不争主义者的死,不会让他多难过的。 最后,珍卿还是给三哥写了情诗,叫他试试用同韵应和一产,看三哥有没有这份闲心。 —————— 为跟《东洋诗歌的精神》打擂台,珍卿最近在写《中国诗歌的精神》。 珍卿从两方面介绍中国诗歌的精神: 第一,中国自古而今的诗歌皆从世俗,以世俗化的态度讲述中国人的战争、徭役、祭祀、婚嫁、爱情、求仕、交友等日常,它从始至终主要不为宗教神仙服务。西方诗歌源头上就与宗教神话相关,诗歌除了记述虚构的宗教神话,还担负着记录历史的责任,所以西方有长篇叙事的诗歌传统。而中国诗歌多记述生活片段,表达一时情志,鲜少出现长篇大论的叙事诗。 第二,中国诗歌的源流是“以诗言志”,诗言志中的“志”可解释为“思想、意愿、情感、抱负”等…… 珍卿在文中除了作理论概述,还将引述的诗歌韵译成英文,力图在准确表达”情志“的同时,向西人传递中国诗歌声韵和谐之美。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诗…… 为理论提供的材料太详尽,珍卿前后花了两月才写成。既然要跟《东洋诗歌的精神》对阵,珍卿就打算精益求精,写完后先复印数份文稿,请布莱德曼教授和钱教授等斧正。 中西教授阅后皆说,珍卿此书内容精要,说理新颖,论述明白易懂,举例详实明白,而珍卿以韵译法译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此书的一大亮点。若说此书理论创新多么空前绝后,那还远远不至于,但是作为中国诗歌的学习指南,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作品。 珍卿的作品被教授们指点后,先在校内外一些报刊发表,中西教授给她写了不少书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