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78节 (第5/5页)
等教育,期间所做的各种曲折斗争;还介绍教育家们的生平…… 专做社会新闻的《新林报》,也写了篇耸人听闻的报道。 他们取名就很会搏眼球,叫“毛笔之乡军警沆瀣搜刮,教育大家梁公杏坛泣血”。 还真别说,这文章名取得真好,这篇文章一时引起大量关注。 《新林报》本是晨报,发文当天加印之后,到晚上莫名做了一回晚报。 魏主编还告诉珍卿,他们报社的招待室,这三天一直人满为患。 访客们都很关心启明学校,大部分人关心学校如何,关心生病的梁校长如何,还有瘸腿的张庶务长…… 还有不少人慷慨解囊,当场给《十字街心》留了钱,托报社人帮忙转交启明的人…… 魏主编告诉珍卿的意思是,叫珍卿派个财会人员,负责处理这捐款事宜,若不然差责不明确,以后怕会搅出是非的。 珍卿跟长辈们一说,谢董事长的反应很谨慎。 她说这事是珍卿发起的,谢公馆的人自有监督之责,但绝不能大包大揽。 随后,她和义赈会的龚老先生商量,各派一位会计去《十字街心》,再加上《十字街心》的会计,一共用三个人经办此事。 谢董事长还给珍卿建议,此事既然张扬开了,应该知会启明学校一声,毕竟此事与他们息息相关。 杜教授还毛遂自荐,说愿意亲自回趟禹州,面见梁校长商讨此事。 谢董事长赶紧劝止了他。 去年慈善拍卖之后,坊间一度传言甚多,说谢董事长贪墨了慈善款。谢董事长受了诬蔑,这种事难免更加谨慎。 后来,珍卿给卢教务长打电报,请他或张庶务长速来海宁,说她写了个文章帮启明募到款了。 等了一天的功夫,竟然都没等到卢教务长回应。 珍卿只好给永陵的杜明堂发电报,大致解释了一下事情,然后劳驾明堂侄子再跑一下睢县,看看卢教务长怎么回事,怎么一直不回她的电报。 明堂侄子说在期末考试,恐怕得晚上两天才行。——他家里也没人可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