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78节 (第4/5页)
事万一闹得太太,到时候不好收场就坏了。 ———————————————————————————— 珍卿写《我启明的先生们》,她本欲向各报刊广泛撒网,以图迅速引起大反响的。 结果魏经纶先生,一见她的文章喜爱异常。 他许给珍卿千字二十的稿费,还说给她百分之二的版税——就是一个要求,文章必须在《十字街心》独家发表。 珍卿想本期《十字街心》,马上就要付梓发行了,钱也给得挺到位,她就爽快应了下来。 这篇文章之后赚回的钱,她打算全捐给启明学校。 目下捐款还没有影儿,而梁校长在禹州省城看病,启明学校也是朝不继夕。 珍卿打算自掏三百元,先寄给梁士茵校长日常用。但是纠结来纠结去,觉得三百有点少,就决定干脆给五百元。 她做好人还是会纠结的,毕竟人生在世,总要顾及到个人的生存,也不可全抛一片心啊。 珍卿从邮局寄汇票到禹州省城,收票人就是省城的三表叔。 她跟三表叔写信说明,请亲自把钱交给梁士茵校长。 之后看看文章反响如何,看能不能多弄点捐款。 她两天之内把这点事做好了。 魏主编兴奋地给她反馈,说这一期的《十字街心》爆火了,先是师生群体狂热抢购,然后人们口口相传,市民们也蜂拥而至。 就只两三天的功夫,以毛笔闻名的睢县,睢县里的启明学校,就在千里外的海宁出了大名。 海宁报刊竞相转载《我启明的先生们》。 有些底蕴深、能量大的报社,更做起启明学校的专题报道。 宁报副刊辟出临时专栏,取名为“南国北国种桃李,学风士风启明星”。 这专栏先转载珍卿的文章,之后连篇地做专题报道。 《宁报》那里下了不少功夫,找到梁先生等人的故交,设法得了不少详实资料。 先讲启明学校建校始末,后讲启明的开拓者们,为在地方小县推广新式教育,以及实现男女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