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69节 (第2/4页)
r> 一年两熟,亩产3石,你怕不是在骗我?! “这怎么可能?!”众所周知,要是能种出这么多粮食,还上山打什么猎? 有的猎户脸上露出惊疑,认为教课的人在瞎说,但教课的人脸色自然,因为亲眼见过,所以他分外镇定,“这没什么不可能的。知府说了,我们百理,本就是种植圣地。” 人对于没有亲眼见过的、仿若天书奇谈一眼的消息,始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不过陈延也没想过一次上课就按头让这些人承认,他只是需要一些嘴,把这些消息传至民间而已。 因为民风淳朴、此地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前期铺开的一切都十分顺利,于是,就在这样的风雪之中,陈延偕同妻女,在百理府度过了自己南下的第二个年。 在橙红的火光中,他与茵茵守夜,望着苍茫的夜色和皎洁的月光,许下了新一年的愿望。 而这一年,百理府各处百姓,也逐渐感觉到了生活的潜移默化。 新的工坊、新的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咬着牙送去书塾的孩子们,府衙里时不时会传来的新策,以及各地村落新设的副里正…… 好像没有大的变化,但微妙之处的便利,却有了许多,让人桌上多了一道肉菜,让人的目光里,多了一分明天的期待。 - 深山之内。 百理境内连绵的山脉之中,藏匿了本府约1/4的人口,他们曾因宗教、礼仪等各种原因,进入山中,后来发现在山内的生活不比山下差。 不必交税,不必担忧几年换一次的知府大人,安心地过着自己偏居一隅的生活。 偶尔下山,跟山下的亲人们换一些生活必须的物品,日子也挺滋润。 “不过,我们要一直待在山上吗,阿爹?”一个围着虎毛围脖的少年问一旁的老人。 “不知道。”那人声音有些沙哑粗粝,身上肌肉鼓鼓的,手里拿着柴塞入火堆之中,“上山容易下山难,山下的日子也苦……” 他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上的山了,反正山上的生活挺好的,下山的时机? 男人想:“我们若要请罪下山,至少也要山下的日子比山上好,能过下去了。再就是那些官让,才有机会。” 一需要时机,二需要人与台阶。 “等着吧虎头,别心急,下去也就那么回事。” “阿爹你说的也是。”那名为虎头的少年想起山下表哥的样子,“打不到猎物也是饿肚子,山下也没什么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