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69节 (第1/4页)
毕竟,陈延对百理农庄的第一批农夫有多好,众人都是看着的。 来干活的人,人人攒了两三吊钱不说,个个身上有肉、年节有糖、有的人甚至还有棉布,这样的好差事,大家都盼着呢,谁能不眼馋? “属下领命,必然办好此事。” “那本府就静候佳音了。” 木师爷拱手一拜,立刻干活去了,望着他的背影,陈延从书架里把先前规划好的地图铺开,蘸红墨水标记了几个村落的位置。 他决定在他想围村的地方,建造一些农庄。 招那些人来农庄里上工,他们悉心照料地里的麦子,便能知道,种麦并不难,麦子的收成很好。 介时,再推先迁移至此地者可获荒田,地必供不应求。 - 这样‘美妙’的消息,起先是悄悄流行起来的。 九月,走街串巷的百理人必然听说过这个消息:“就是那个工,县里那个工又招人了!” “二百大钱!” “给知府上工!” 随着高工钱一起被提起的,还有种田二字。 “贵人种这个田不会亏吗?” “200大钱,若是我能被选上就好了!” “所以还是要报那课,我去报了!”先报先到,先报先上先得! 人肥耕种课,几乎瞬间被挤爆,火热到木师爷都能根据陈延给出的条件来筛选报名人数,比如找来的人最好不全是一个村的,要有男有女…… 因为参与的人过多,上人肥课、农庄招工一事,很快取代了今年落的雪,成为了百理府人关注的第一要点。 介于陈延这边掌握了上农耕课的老师,大家又这么关注这个课程,那么,他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百理府的农业舆论风向,这不,趁着上课的时间,陈延又在人群中散播了一个消息。 粪很臭,树叶发酵后也很臭。 许多上课的农夫没有种过地,观测此法之后便有许多问题,诸如: “这样堆肥之后收成真的能提高吗?” “我们以后去农庄上工,一年要堆几次这样的肥?” “收成增多能增多多少呢?” 关键的人问出了关键的最后一个问题,授课的农夫一板一眼回答了如上问题,并告诉围观群众:“若在平原地区,堆肥得当,一年可种春、冬两季小麦,亩产2到3石,完全不是问题。” 众人听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