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6节 (第4/5页)
,三下五除二把周昌的事情说给了叶问听。 叶问同李思齐一样,先唾弃了一下周编修,尔后问:“你已知道许学士刚正不阿,为何不直接把此事告诉他,要绕这样一个圈子呢?” 这个问题,李思齐也问过陈延,但陈延没有告诉他,如今叶问再问,陈延便解释了起来,“因为,若直接去找许学士告状,会很麻烦。” “?”叶问有些不能理解麻烦这两个字了。 “是,控制完成经卷的时间,预算周编修着急誊抄,查不出漏掉一卷经卷,要找到在许学士面前的说辞很麻烦,但大哥,这些麻烦都是我能掌控的。”陈延道:“若直接明了去告状,许学士必然会处理。” 在翰林院,读书人齐聚之地,冒名顶替算是一种丑闻了,许学士必然严肃处理,到时候他必须和周昌当面对峙。 尽管一切的证据都是现成的,但周昌作为他的上司,在这件事情上对他有天然的压制,是,都是他干的,那又怎么样?他一个编修叫检讨干活,不就是占了点功劳吗,也许占得稍微大了点,可是…… “处理文人的攀咬,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陈延想的则更深,“大哥你也在翰林院待过,应当知道,编修带庶吉士修史,无论其中谁出力多,署名均编修在前。” 今日他状告成功,会不会给人以暗示?会不会开启告状风潮? “若有,那么我就成为了破坏秩序之人。”这可不是后世,后世体制内的破坏秩序之人叫做‘躺平的咸鱼’,可以摆烂处理,反正单位对他们做不了什么,在翰林院,没有背景成为破坏秩序之人,后果可想而知—— 叶问感觉到了,这是一些与书、与史不同的,父亲与祖父想让他明了,但他还不甚明了的东西。 他好像忽然明白,为什么爹在看过陈延之后说,其实陈延比他更适合官场。 他又问:“可你如今之举,也是告状。”两种告状,有何不同?这样告,上述的结果就不会出现吗? 而此刻陈延听到告状二字摇头,他好认真道,“我此番并没有告状啊。” “我只是去交时策的时候,和许大人说了两句话,是周大人自己做完事情之后,没有把所有的漏洞掩盖好,从而被许学士发现了。” “自己贪功,又没能擦……”陈延轻咳了一声,这话不太文雅,“又不能擦干净手,且,许学士亦没有责罚周编修,算得上什么风波呢?” 周昌自己都不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