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优游享富贵 势贾食租死安逸 (第3/5页)
?” 李贤一听赶忙俯首说道:“陛下乃是中兴英主。” 这讨论财经事务,怎么好端端的就牵涉到了亡国之君这种事上了!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在一些很多人眼中是离经叛道的,种种政策又是亡国之策,朕在他们眼中是亡国之君。” “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朕却是睿质天纵,文翰并美,而不矜其能,尝有开辟之举,宽严有制,烦简有则。” “朕其实就是朕,大明皇帝,仅此而已。” “朕要说的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立与统一的。” 李贤脸上露出了迷茫的神情。 朱祁钰叹息,李贤是个聪明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这种对立与统一,哪怕是涉及到一点点的辩证思维,就会发生脑筋转不过圈来的样子。 其实这种辩证法的对立与统一,在现实中是非常多的。 比如知名的光的波粒二象性。 牛顿提出了光是微粒,惠更斯提出光是电磁波,双方拿出了无数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直到波尔横空出世,诉诸互补原理,最终定下了波粒二象性。 还有薛定谔的猫等等,类似的自然现象,都是辩证法对立与统一的一种。 但是朱祁钰用俗字俗语去解释,李贤已经听的有点犯迷糊。 什么皇帝?什么亡国之君?什么中兴之主? 这什么跟什么! 朱祁钰看着李贤迷茫的眼神,认真的斟酌了一下说道:“《老子》察类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求故曰:有无辅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明理曰:亦此亦彼、亦真亦假也。” 察类:观察现象;求故:找到问题;明理,剖析原因。 寻道:找到解决办法。 察类、求故、明理、寻道,是一种很常见的大明道学士的思维方式。 他说的对立与统一,对于大明的道学士而言,有些难以理解。 那很简单,翻译成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话就可以。 没有人,比朕,更懂翻译! 李贤立刻恍然大悟,这原来是和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一样的,资财的流动与固定,过程和结果,都是亦此亦彼的关系! “陛下,臣明白了!”李贤俯首。 早说嘛。 于谦满脸笑意,礼部尚书胡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