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秦桧暴走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桧暴走篇 (第1/4页)

    秦桧是把他们区别对待:对首相是要扳倒、对皇帝则是诱惑。两方面要同时动手,精确掌握进度,才有成功的可能!审时度势,秦桧决定先斩去赵鼎的助力!

    目前的四位宰执中,枢密副使王庶排在最末,崇尚气节,已被排除在外。次相秦桧位居第二,下面是排名第三的副相刘大中。关键就在这个人身上!他时刻与赵鼎同进退,要不是这样,在宋朝的制度下,哪怕是首相也很难说一不二。于是一切从刘大中开始!

    纵观南北两宋官场,政治斗争不计其数,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认为秦桧达到了一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之前,宋朝高官间的倾轧很有所谓的风度,就像欧洲贵族礼节中互相扔出白手套,就意味着决斗一样,宋朝宰执们互相交流时声音高一些,都被视为瑕疵…而有了瑕疵,就必须辞职!

    这种情况到蔡京时被终结,蔡京之所以在官场洪流中升腾,是因他做事没底线,可以无耻、可以凶狠、可以借题发挥,把元祐党人碑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敌手不死永不收手。可究其根本,他一来是拾人牙慧,在旧瓶老汤间做文章。二来他对皇帝没办法,只能、只敢去迎奉赵佶,终生不敢逾雷池半步… 而这一切,在秦桧的政治生涯中都被颠覆!秦桧信奉一原则——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是人就有弱点。控制了一个人的弱点,就等于控制了这个人,控制了所有人的弱点,就等于控制了所有人,进而控制了整个社会!什么?你说大仁则无惧、大智则无缺,总会有没弱点可抓的完人…真的没有弱点吗?呵呵。好,那就“莫须有”吧!

    针对眼下,实在不必费心去抓刘大中的什么弱点。此人毛病已官场皆知,他不孝顺父亲!这简直让秦桧无语。一点技术含量都没嘛。找个御史弹劾他!就这么简单,刘大中被贬往外地,去当处州知州…

    之后临安城里谣言四起,都是关于首相赵鼎的。说御史们开会决定只弹劾刘大中,不动赵鼎。当然这不是说赵首相过于完美,无可弹劾,而是给首相大人一面子…自己辞职会好看些。接着“赵丞相乞去矣”“赵丞相搬上船矣”…无数升级版的谣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赵鼎在后世评价里有名相一说,所谓名相。必然负才学、尚气节,是个倜傥不群的君子。在权力与风度间一定放弃前者,选择风度… 面对漫天飞舞、愈演愈烈的谣言,赵鼎觉得保持尊严的唯一办法就是辞职。21日,赵鼎罢相…秦桧、赵鼎两人,求名者得名,求利者得利,堪称各得其所…

    赵鼎离京那天,两人的表现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