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远征幽燕篇 (第3/5页)
有一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幽州定要挺到他援兵杀到为止!不然就会主客易位,换成宋军在幽州城以逸待劳,等着千里奔袭、变成强弩之末的契丹人送上门来。那样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一切胜负契机都凝结在一个人身上——南京权留守韩德让!只要韩能挺住,我就能保住这一线生机!如他先倒了,那么整个燕云地区将一起倒向汉人,契丹人将彻底返祖! 这就是命运。幽燕之役是一让强者成名的特殊时段。一些此前默默无闻的名字。经这半个月炼狱般考验后,将会威名震慑大地!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韩德让…就是其中佼佼者。 耶律休哥在极限的运动中。他必须尽快赶路。但却要最大限度保持住援军的战斗力。他不仅要到,更要到之能战、战之必胜。但看一下他兵力。恐怕没人会对他报什么希望。因只有…3万人。 少点了吧?这就是号称骑甲30万众的契丹人所能派出的援军吗?用这么点兵力就想千里奔袭,去和宋朝几十万常胜部队对决?耶律休哥是疯了吗?不!这是极限。想想当年赵匡胤派田钦祚抗辽,瞬息之间能派出多少援军?3千!救兵如救火,契丹人己全力以赴。斡鲁朵军制快速集结军队的力量终于显出了巨大优势。 回到幽州城下,宋军已筋疲力尽。那不仅是盛夏在身体上的疲劳,心理的厌倦更让他们疲惫。所有人精力、激情、甚至对杀人放火的渴望都发泄在半年前的太原城下了。这时他们厌战、想家,且他们两手空空,拿下北汉的奖金都没到位,他们找不到继续打仗的理由。这些大宋皇帝赵光义都心知肚明。一个人就算再不知兵。难道连发没发奖金也不知道吗?更何况宋朝当时所有智囊,包括骨灰级的赵普都在军中。就没人提醒过皇帝?赵光义想退,但一终极诱惑让他发疯,让他无论如何都不想走——也许就在下一刻,幽州城就能攻破了! 就这样,979年7月6日这一天终于到了。这一天是宋辽所有人的命运日。赵光义突然接到军报,幽州城西北出现契丹人大股部队…警报传遍全营,可最后领军迎敌的却是皇帝本人。潘美呢?曹彬呢?为什么要皇帝御驾临阵?因军心懈怠了。赵光义比谁都清楚,这时只有他亲自出阵。才能勉强振作军心,把士兵们从愤怨疲劳的状态里强拉出来。 高粱河之战就此爆发!这一次契丹人主攻。开战以来不断后退、不断失败的辽军不知为了什么,不计生死地向宋朝人进攻。且让宋军难以置信的是这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