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德险之争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德险之争篇 (第3/4页)

黄河,它就直接暴露在敌人刀枪之下。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天下之险关。当年以李世民的玄甲精锐都对洛阳城中的王世充束手无策。长安则更是四塞之地。当年秦国正因这巨大地利优势,独抗中原六国而安然无恙。长安城更是冷兵器史上最强军队蒙古铁骑都没法正面攻破的安全保障。

    史上最长寿的2个王朝——东西周、前后汉,就都在长安、洛阳分别建都!还需要其他理由吗?还会有人反对吗?有!赵光义给他哥哥跪下,史称“王叩头切谏”

    赵匡胤没法,只能进一步解释“西迁国都不为别的。就是想据山河之险而除冗兵之害。学周、汉那样使天下平安”赵匡胤作为大宋开国皇帝,一切政治法令、立国之本都由他来开创。他也时刻修改着各种经实验证明不合适的东西。如让大宋后世苦不堪言的“冗兵”在开封那个无险可守的地方安家,就必须得有大量军队保卫。而搬到洛阳或长安,就能彻底改变这一陋政!

    但赵光义缓缓抬头,向他哥哥说出了5个字。历史证明,这区区5字就彻底决定了大宋3百年的锦绣繁华、屈辱悲哀及此后不断地亡国变种之祸。这5个字的影响所及直到今天,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赵光义说“在德不在险”此言一出,史称赵匡胤不答。也就是说,皇帝陛下被这5个字震住了,没话可说。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当天大贱人赵光义从地上爬了起来,在他哥哥面前从容地走了出去。在场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胜利的是哪一个。

    更诡异的是赵匡胤当着弟弟的面无话可说,当弟弟如愿离去后,他才望着背影,对左右说出另一番话“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仍看得极准,仍雄才伟略目光如炬。但为什么你刚才不说啊?

    世界上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在德不在险”这5字真言的解读。重新回顾一下赵普与赵光义间的明争暗斗,难道赵匡胤真的看不出他弟弟的狼子野心?当然不是!解读赵匡胤可发现他初衷是稳住赵光义,先拿下赵普。2个混帐专权的东西都不能留,只是要有先后。

    首先是赵普,借赵光义之手来打压。一来国君不出面,政局不会乱。二来也让赵光义的贱人原形露一露,以后动手时没人再说他不顾手足之情。

    而对赵光义要一步一步来,终究是自家兄弟。首先把赵德昭推上前台,再把国都迁了。一来符合国家利益,二来可解掉燃眉之急——赵光义已尾大不掉,在开封势力盘根错节。如想一举拿下,势必惊动天下。不如趁迁都之名把整套班底人马都换一下。这样不动声色就把事情都办了…

    但赵光义的对策也很直接:我已牢牢抓住了上层建筑里的根本力量。你是皇帝,圣旨至高无上,可也要人去实施才行。如全体反对,你能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