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德险之争篇 (第2/4页)
赵匡胤仍摇头“不必这样。山川途远,来往不易。等我什么时候写信找你,你再来吧” 就这样,钱俶回国了。途中他打开那个黄布小包袱,才发现里面全都是宋朝臣子要求赵匡胤就此留下他,不战而得吴越的奏章…自此钱俶更死心塌地臣服宋朝。史称他回到杭州后,再不在西北的殿室坐卧,永远选在偏东方。因“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违颜咫尺,敢宁居乎”且每次入贡前都先陈列贡品在自己的皇宫中,焚香礼拜后才派遣出行。 但他不知道他的恩主、大宋皇帝赵匡胤此时已踏上了条难知祸福的返乡之路。3月9日,赵匡胤出开封,西幸洛阳。历史上并没留下什么特别冠冕堂皇定要去的理由。如定要有,那么最大最合情理的说法,就是他要回乡祭祖。毕竟他父亲赵弘殷的安陵就在那里。那里也是他的出生之地。 临行前,他弟弟赵光义照例向他请示“二哥,这次您什么时候回来”他问得自然。因每次二哥离开,他都要留守,所以要问返程日期。可这一次他等了好久,他二哥都没回答。直到他迷惑不解,抬头去看,才发现他二哥正目光沉重地凝视着他。四目交投,赵匡胤缓缓说“不必了。这一次,你跟我一起走…”开封就留给了儿子赵德昭及四弟赵光美来看守。 13日,赵匡胤携弟来到安陵,依礼奠献号恸,左右皆泣。之后他寻视大宋的西京洛阳城。见洛阳宫室壮丽,召来河南知府焦继勋嘉奖勉励,晋升彰德军节度使。 之后,有传闻他到了赵普家。赵普罢相后,虽有河阳三城节度使等名衔,其实一直闲居洛阳,再不参与任何政事。这次会面,对外宣称不过是赵匡胤借机看望下老朋友。 可从赵普家出来后,赵匡胤却突然提出他不走了,要把国都从东京开封迁到西京洛阳。一言既出,天下震动。一叫李符的人上疏列举了迁都8难,但赵匡胤仿佛是铁了心,理都不理,群臣莫敢谏。只有一叫李怀忠的人小心翼翼表现了他的‘忠心‘“开封有汴渠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百万斛。京城数十万兵丁都靠这生活。陛下您突然迁都,在洛阳怎么运粮?且库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开封,实不可动摇”说的似有理,但赵匡胤依旧没理。他知道,真正不愿自己迁都的那个人很快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果然,大贱人晋王赵光义来了。这个温文有礼、得体大方的‘好弟弟’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哥哥说了很多不宜迁都的话。但赵匡胤决心己定,他回答干脆有力“迁到洛阳不行?不!我告诉你!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到长安” 这涉及到洛阳、开封、长安这3大古代帝都名城间的差别。开封居于中原要冲,占天下漕运大利。以开封为国都,注定了会繁华昌盛。但开封的地理条件同时又隐含着军事上的巨大劣势。四面旷野,一马平川。只要敌人渡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