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3页)
第一章
楔子 隆冬刚过,正值杏花时节。 都城内大兴土木,为当今圣上修建庙宇。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当下北地干旱多年,暴乱四起,北地百姓饥寒交迫,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皇帝竟因自己那荒诞虚无的升仙梦,将本该赈灾平乱的银两尽数扔进了那座庙宇之中。 为了劝阻皇帝,百官进谏,在正殿前跪了一天一夜,奏折如雪花般飘进皇宫内,但却未能撼动丝毫皇帝的决定。 谏言的官员们反倒是被贬的贬,死的死,到后头便无一人再敢上谏。 而其中说得最难听,就差指着皇帝鼻子的安信侯差些也要被赐死。 要知道这一年,安信侯为了平乱可是频频带伤出征。皇帝此举更是寒了不少臣子的心。 幸而安信侯那早逝发妻的长兄——两朝元老宁老尚书冒死求情,怕那安信侯府的门前早已挂起了丧幡。 此刻的安信侯被软禁府内,而其独子——曾因虎山剿匪一战成名的尹疏川也受父牵连,被革去侍卫千军司指挥使一职。 安信侯府门前,门可罗雀,一位身着圆领锦袍的玉面郎君负手正要踏入,即刻便被禁军拦下。 身边的仆从当即呵斥了一声:“宁尚书家的公子!皇上钦点的探花郎!你们哪来的胆子竟敢拦!” 要说到面冷心冷,孤傲的尹疏川,那就不得不提其表弟,吏部尚书宁常平那不可一世的独子宁礼。 宁常平经纶满腹,一辈子循规蹈矩,没想到老来得子却是个一身反骨的逆子,把自己的名声毁得一干二净。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五岁被罚跪祠堂时一把火烧了祠堂。 宁礼自小被尚书府上下捧在手心长大,而其母更是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极尽呵护。若不是十年前刚满十岁的宁礼生了场大病,又被人算了一命说将有大灾,尚书夫人也不会舍得将儿子送去山里,一去就是七年。宁尚书盼着他那逆子能在山里改改脾气。而从山里回来的宁礼脾性的确变好了,之后不但参加了科举,顺顺利利到了殿试,因有一副好颜色,被钦定为了那探花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