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7/不愿意 (第2/3页)
侧各一个的小窗也都开着。 左手边的长桌上摆放着各类测量工具以及一个工具箱,看样子才收拾一半。右手边那张小桌放血压仪等医疗器具,还有几个印着北京某著名大学红色校名的搪瓷缸。 杜蘅进到帐篷,正好看见贴袖标的女护士扶薛老坐下。 薛老坐下,女护士走出去。 走之前,不忘把桌下的雄鸡牌蚊香点上。 靠近水源的旷野难免受到蚊虫侵扰,又到四月,天气暖和,蚊虫也开始活动。 “没想到这么年轻。” 夏教授很认可地点头,拿出一本牛皮纸包的东西,走到杜蘅面前打开,开门见山:“小杜同志,这信是你写的吧?” 这是个上海男人。 说话自带温柔腔,加上学者的气质,不可否认是个亲切的人。 杜蘅并没有伸手去接。 只是看几眼纸面,点点头。 “不用问了,肯定是她写的。” 薛老抬手说,“这是她杜家的家学,晏平兄的孙女差不到哪里去。两个汉代陶猪,一个家猪一个野猪那个,就是晏平兄捐的。” “老师您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一点就通,不是不知道,只是尊师重道。 杜蘅的心也在打量这个上海男人。 夏教授又往后翻几页,翻到地质结构以及河道分析那一页。 橡皮筋充当眼镜腿的地质学者马上指着说:“杜蘅同志啊,你的推断完全正确。与合阳岭相距三四里的那条平行岭,是条河床没错,而且就是古河道!” 地质学者顺便汇报,先前看过,墓葬位置有盗扰痕迹,加上造纸厂放水对土壤破坏大。他认为,越早抢救发掘越好。 “真好,真好。” 地质学者看杜蘅。 再看陈顺,像在夸她的推断,又像在夸两人天生一对。 这些都是很学者腔的话。 帐篷里的气氛很好,他们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说话。 无所顾忌有时也是身份的一种外在表征。 这一群人脸上完全没有长途跋涉的疲惫,连挨打的那两个也是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