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1 (第3/3页)
世间事。乾元殿紧临陛下的寝宫,虽然陛下多数时候是在妃嫔宫里过夜,但乾元殿总是灯火通明,彻夜不熄,不管陛下在与不在,因为那里代表着一个皇帝的勤政忧国之心,日夜不息。当皇帝确实是一件无死无休的事。我那三个儿子,数太子的日子过得最苦最累。永泰出生时足有八斤,比永明和永淳都重,越长大却越瘦弱了。不到三十岁的人,连白发都有了,竟比我老得还快,只比永明大两岁,看着却像长了一辈。在我的记忆里,永泰从未有过永明那样意气勃发的模样,他总是谦和稳重。对于储君而言,这当然是优点,可我看在眼里总有莫名的心疼。那又有什么办法呢?生为嫡长子,这是他宿命的责任。我经过陛下的寝宫,从后门进入乾元殿。两个随从被我安排在外间等候。我走到龙椅背后,用指节轻叩了椅背三下,陛下的左手穿过龙椅旁的帷幕悄悄伸过来让我握住,指尖有些凉。我的手指被轻捏了三下,然后缓缓放开,那只手又从帷幕缝中缩了回去。这是我和陛下之间的小暗号,与外臣议事时,我以此让陛下知晓我在场,陛下以此默许我旁听。宽大的龙椅后面挂着一道帷幕,帷幕之后搁着一个小凳,我便坐在凳上静听不语。永泰初入乾元殿听政的时候只有七岁,我不放心,又不方便跟从,只好请求陛下怜我爱子之心,允我以此方式观察年幼的太子,以便督导。后来,永明、永淳也陆续参与议政,允我在幕后旁听的恩典便一路延续下来。如今,三个孩子都大了,永淳也快二十了,我躲在帷幕后面,从最初担心儿子渐渐转为关心陛下。这一叩一捏,成为我和陛下之间最温馨的互动。天家夫妻多隔阂,不是光有了孩子就能够维系的,我与陛下这般已是难得的眷侣。此事只有我与陛下知晓,皇子们不知,内阁大臣们不知,宫中侍者们不知,冯贵妃更不知。深究起来,我亦怕理亏。帷幕的另一面,几位能够决定国家兴衰与万民福祉的重要人物正在激辩,言辞之锐,气势之伟,全然看不出是刚从被窝里爬起来的。听了一会儿,我明白了,侍者的消息有误,这一晚奏事监急递进来三封奏报:南边饶州洪水决堤淹没村镇,百姓死伤无计,大批流民正在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