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第2/3页)
际上只有七十七封,确实有一封奏折失踪了。寿辰之日,陛下上午仍在明阳宫,下午休憩后方才起驾去群玉宫赴宴的,到宴毕回宫总共不到两个时辰。按宫中的规矩,侍者两个时辰为一班。从陛下离开到返回,明阳宫人刚好换过一班。明阳宫总管当场命人搜身,一无所获,而且侍者们众口一词,陛下离开后,明阳宫只来过一个别宫侍者,是群玉宫的侍卫。这就意味着除了那个侍卫,能拿走奏折的人只有明阳宫中的侍者,而且是上一班的侍者。明阳宫总管凌波立时把上一班的所有侍者召集起来,挨个搜查,逐一审问。搜查并无结果,审问还算有用。虽然没有找到奏折,但在二十五名侍者中找出了嫌疑最大的两个人。根据明阳宫的侍者编排,和侍者们的口供,寿辰当日陛下离宫后,唯有这两人先后进入过正殿,接近过御案。也就是说,只有三个人有机会偷走奏折。当然,这三人没有一个主动认罪,皆呼冤枉,而且他们虽然职责不一,又都有绝对合理的理由自圆其说。侍者擅动奏折被视为谍贼,是要命的大罪。这件事若想了结就必须弄清楚究竟是哪个侍者不惜丢掉性命也要偷走一封奏折;那封奏折里并无军国机密,谍贼所图究竟为何;最关键的就是此事背后有无指使之人。这件事乍看上去似是一件单纯的侍者疏忽,可仔细一想却颇有疑点,不耐推敲。陛下命大理寺调查了半个多月,毫无进展。陛下寝食不安。大理寺卿的乌纱帽快要保不住了。这倒是个好机会,本朝风气,最重一个“才”字。若立下这一功,皇后的宝座非我莫属。芳尘是我昭阳宫的总管,也是我最忠心的侍者。自从我自告奋勇揽下这桩事,芳尘跃跃欲试,竟表现得比我还激动。“覃家先祖曾有‘第一谋臣’的美誉。娘娘更是智识过人,号称‘女诸葛’,岂会输给湛家那个莽妇?娘娘破案之日,就是我芳尘升任韶阳宫总管之时。”芳尘笑嘻嘻地对我说。韶阳宫是皇后居所,除明阳宫外,内宫最大最豪华的地方。我点着芳尘的脑门说:“先别得意。这案子蹊跷得很,没那么容易破。你以为大理寺真是吃闲饭的吗?”“那,娘娘说,咱们该怎么办?”芳尘问。“先让我见见那三个人再说。”我对芳尘说,“要一个一个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