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 (第1/3页)
这里跟隔壁舱室的格局类似,就连陈设都大同小异。只是多了几部通讯器和中控仪,整齐地摆放在角落里,代表了他在船上的最高权威。整间房意外干净,显示出主人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各种各样的航行资料,桌上还有几架精致的船模。组装工具和一件半成品放在桌面上,似乎尚未完工。“水线船?”许衡观察片刻后,惊讶地发现那模型的真面目。这种船在战争年代用于沙盘推演,不可能做得很大,是公认的最精细、最高难度、也最折磨玩家的塑胶模型。由于模具小而粗糙,还需要用到金属蚀刻片,对粘接、分色技巧要求严格,做一条船至少需要几十个小时。王航穿戴整齐走过来,挑眉道:“你懂这个?”“读大学的时候做过兼职翻译,有家外贸公司是专营模型进出口的。”“难得,”他一边扎衣服一边感慨,“勤工俭学还能增长见识。”许衡没好气:“穷人就合该没见识?”王航捏她鼻子:“少闹阶级矛盾。出发,去趟加尔各答。”北印度经济发展落后,东方面孔更是鲜见。许衡一上岸便开始接受各种注目礼,即便粗线条如她也感觉很别扭。王航打电话叫来一辆黄色的大使牌出租车,两人一前一后地爬了进去。这款车造型圆润复古,曾经是印度经济自给自足的象征。车厢内陈设老旧,开在颠簸的路上更是犹如过山车。许衡庆幸自己还没吃午饭,不然十有八*九要吐一路。司机偶尔还来一两脚急刹,给路边蹿出的“神牛”让道。尽管沿途有印度半岛的独特风光,乘客却根本无心欣赏,只能牢牢抓住车内把手,时刻警惕路况,避免一不小心撞破头。进入市区后的交通状况根本算不上堵车,事实上已经是在“堵人”。在国内生活二十多年,许衡自以为已经很适应高人口密度的社会环境,到了印度才发现什么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走走停停两个小时,他们终于进入加尔各答市区。一推门,扑面而来的熏天臭气比车上的香料味道更甚,许衡差点当场呕出来。他们迅速挤过人群,走到稍微空荡一点的街边喘了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