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0九章 公祭(二) (第2/5页)
读教导师追授烈士们荣誉称号命令,刘一民讲话,为了避免时间过长,日军发现后实施空袭,各界代表就不发言了。上午九点,南宫大街上一片肃穆,随罗荣桓返回南宫的教三旅骑兵营率先整队驰出营房,然后是随刘一民返回南宫的警卫团列队,以检阅姿势在前引导,刘一民、罗荣桓、蔡中、曾中生、吴征、胡底、袁国平、韩前进八个人抬着李亦默的灵柩在前,防空旅、编练司令部干部战士抬着其他烈士的棺材随行,后面是炮兵旅步兵营、工兵团列队护送,向墓地逶迤而去。沿途的群众哭声一片,跟着部队到墓地为烈士们送行。公祭仪式开始后,罗荣桓详细介绍了南宫空战情况,介绍了李亦默烈士生平,介绍了日军对冀南疯狂轰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群众财产损失情况,也介绍了教导师消灭日军二十一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和在辛集镇重创日军冀中围剿重兵集团的战绩,号召冀南人民团结起来,在各级抗日政府的带领下,开展生产自救,积极参加民兵和各类抗日组织,保家卫国,苦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着打退鬼子的进攻和扫荡。号召教导师和冀南军区、鲁西军区、冀中军区各部队,向烈士们学习,牢固树立不怕苦、不怕死、坚决抗日到底的精神,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将日寇驱除出中国!蔡中宣读了教导师党委对防空旅、防空一团的嘉奖令,宣读了追授李亦默等烈士荣誉称号的命令。命令宣读完后,八路军教导师师长、党委书记、陕西省军区司令、党委书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天津前委书记刘一民发表了题为的简短讲话。墓地上笼罩着说不尽的哀伤,时不时传出的轻声啜泣让这哀伤不停地向远处蔓延,一直蔓延到每个人的心里。刘一民的话低沉有力:“李亦默同志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老革命家。从秋收起义到苏区奋斗,从突围长征到红十八团、中央警卫师、红七军团,从建设陕西根据地到奔赴抗日战场,直到为了保卫南宫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与日军强大机群拼死抗击,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李亦默同志是以学生身份参加秋收起义的,他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因为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现实,认清了只有**才能救中国,认清了只有跟着**拿起枪杆子奋斗才能解放中国。这个道理以后会被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实践所证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些人活着是为了欺压别人,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蝇营狗苟,还有些人活的浑浑噩噩、漫无目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活着的,他们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团结和带领群众为了理想而奋斗。这些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精英和骄傲。李亦默同志就是这些人的一个代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