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二章 临清保卫战(一) (第4/6页)
豫剧的故事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满腹才情、凄苦无比的奇女子陈三两的形象以及她的遭遇,自从流传开来就被一代代中国人传诵。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临清。不过,由于剧作为了突出感染力,将陈三两塑造成了一个沦入风尘的女子,临清人认为违背了生活真实,一直拒绝在本地上演该剧。武训办学的故事也发生在临清周围地区。后世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武训非常推崇,强调有教无类,他自编的小学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来、来、来,我们来上学;去、去、去,大家去读书。”“北京城上有临清”,说的就是以“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为特点的临清贡砖,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墙、皇宫建筑的主要原材料。原来,临清处于黄河冲击平原上,土质是“一层胶泥一层沙”的“莲花土”,用这种土质烧造出来的砖抗压、抗碱、耐磨,“硬比金石,声如青铜”,加上临清靠近运河,水运发达,离京城较近,明朝初年,程十爷等一批工匠奉旨从安徽到临清烧造贡砖,在运河两岸建造了许多“马蹄窑”,历经七十二道工艺,烧制出了重五十斤的大青砖和“九斤头”砖,用于北京城建设。朝廷因此在临清设立了“工部营缮分司”,统一管理贡砖烧制事务,临清因此变成了享誉全国的“贡砖之乡”。临清是美丽的,但在日寇的铁蹄下,临清也和华北大多数城市一样,在呻吟、在抗争。1937年10月,日军从邢台出发,攻占了临清。后来,由于教导师袭占天津,日军各部队紧急集结,向天津进发,只留下崔培德指挥的600名“大日本皇军协同军”驻守临清。教导师成立鲁西军区后,教二旅迅速占领了临清,消灭了崔培德的皇协军,成立了临清抗日民主政府,在临清十个区掀起了抗日**。教导师主力北上消灭日军二十一师团的短短几天时间,临清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那些被教导师主力逼走的地方势力以为八路军不回来了,马上就卷土重来,竟然不顾临清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大队警告,占据了临清东部地区。这样,小小的临清形势就变得异常复杂。元月27日早上6点半,正在威县准备东进山东的教五旅接到了刘一民向临清集中的电令。旅长洪超远、政委胡雪融马上就动员部队,开始分路隐蔽行动,经过一天行军,到达了下堡寺一线,与正在这里活动的区政府和区小队取得了联系。晚上6点多,洪超远又一次接到刘一民电令,要求进入临清后严格实施坚壁清野,固守临清,并通报了聊城失守、范筑先殉国的情况。洪超远马上意识到,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随时可能向临清方向杀来。而此时临清县城除了鲁西军区新组建的临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大队外,没有主力部队,一旦鬼子杀来,马上就会破城。因此,洪超远严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