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26 (第2/3页)
宋福生心底泛起愧疚的同时,愤怒更是在无限扩大。他这个人,并不在意别人会怎么议论自己。像是他拿出最大的诚意给这些官员吃定心丸,只要好好干,他就给升职平台,不会像陶府尹一般独自揽功占权。转回头,就有人不知足。说做事的是他们,做好了,上报时,宋知府虽说会带着他们的名头,但是不也会报他自己的名头吗?那不还是给宋知府添政绩?倒是做不好了,要由下面的官员背锅。说他,心情很好的时候爱找人谈心,沟通竟然成了错。恐怕大家会觉得他的初衷是想四处听奉承话。想必还会在心里骂他,你什么样,自己没数?找我们谈啥,你想听什么,你有什么资格教别人做事?几年前,我们这些人早就做了官,而你才当几日官员。我们不指望晋升,只求你别没事找事。甚至,他宋福生连老百姓的看法都不在意。像最初的蜂蜜村就很不欢迎他,办鱼肉百姓的万家有错吗?像上元节,老娘尽心准备出能让百姓猜懂的灯谜,提前四日大活不接了,钱不挣了,家里的姑娘们蹲在烤炉房里十二个小时不间断的干,烤出一锅锅白送的点心。那日,他看到老娘出现,一挥手间,能让那么多没尝过蛋糕的孩子吃到,心猛的一热。转回头,阿爷出去溜达就赌气而归说,人咋就不知足,说那外头百姓抢没抢到点心的都不乐意。在私议,认为知府大人一家太抠门,抢到的说,就给那么一小块。没抢到的,闻风才赶到的,更是抱怨连篇。这些人从来不想想,他们宋家可不可以不用如此费事,完全可以像下面各府之间,换个二三十两银钱的铜板向门口一撒。就因为老娘好心。说咱们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知晓当爹娘的,即使抢破头抢到几个铜板,也不会将抢得的铜板给娃娃们买蛋糕,要用来贴补家用。而过节,无非是小孩子们才会盼年盼节。所以才想费事费柴费力费钱的准备这些。这样的例子,自从做官以来,太多太多。无论是百姓还是下属对他误会的言论,他宋福生并不介意。还劝自己,多去看那好的一面,多理解,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没到那种程度就想不到。但是这次,外面胡乱猜测他妻女,还想让他理解古代人思维受限难免说出之类的话,他做不到。这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