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9 (第2/3页)
那里阴冷冰凉,嘴上说着:“咋整,你爹非得叫你,那就去吧,奶这就回去给你烧热水,等回头咱再洗洗。”去去晦气。速录师宋茯苓,就这样穿着奶奶的金色金鳞带大花的衣裳,去了南监。一个非常幽闭的小间里,里面只摆有一张木头桌,两张椅子。屋里只有仨人。不停记录的宋茯苓。在眯眼审迅的宋福生。举着手镣正陷入回忆的万禀义。整个记录过程中,宋茯苓在听说几年前,上上任知县掌管会宁时,会宁粮仓失火。那年,从会宁几十万百姓手里收缴上来的粮食有过半数遭殃,她笔尖一顿。在听到宋福生问道:“柳将军是否知晓这一切,柳将军是否有参与,你确定吗?”,她笔尖一顿。在听说上上任知县家里有背景,这也是万禀义能和上上任知县狼狈为奸的原因。她老爸审出背景人物那一刻,宋茯苓已经不是笔尖一顿了,而是情不自禁与她爸对视一眼。毛侍郎大人,毛俊易。上上任那位知县,是户部侍郎毛俊易的亲外甥。而那年,粮仓失火是假像,实际上,在互市。这位胆大的知县,利用会宁地理位置的便利,将粮食或贩卖或易物给了高丽人。至于万禀义,他是盘踞会宁多年,狐朋狗友众多,循着蛛丝马迹半真半假猜到就去威胁。那位胆肥的知县不敢动万禀义,因为万禀义的背后是柳将军,是能和柳将军说得上话的,柳将军又随时能上书给皇上,只能咬牙给了万禀义不少好处,且从此后,给万家行了太多方便。那年,皇上还是燕王。燕王曾派过御史钦差下来查会宁粮仓失火之事。但隔行如隔山,燕王就怕派下来的人不懂,钦差们是从户部抽调下来的,钦差们到了会宁一看,再比一心想统一的燕王还了解细节,心知这位会宁知县是毛侍郎的亲外甥,又没调查出什么,也有可能是钦差里有人拿了好处,总之,这个事就过了。按照正常失火算,责任人不过是一些守粮仓的衙役当了替死鬼。宋福生挑了挑眉,压下这件事,望着下方跪地的万禀义,“还有要说的吗?再说说别人别的事吧。”万禀义却摇头。他对宋福生一笑,笑容中,带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苦涩。就不说了吧。这么大的事,已经算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