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35 (第1/3页)
苓急忙写上四嫂子,三头,奶牛号码,示意四嫂子在她写的字上按个手印。“栓柱嫂子,你家的三头牛,木牌。”“树根嫂子,哎呦,您这样自个能牵回去吗?”树根嫂子挺着大肚子:“能牵。”在按手印不知道按哪时,宋茯苓告诉她按奶牛号上,树根嫂子惊讶道:“妈呀,这不是福生兄弟的闺女吗?女娃娃竟会写字啊?真是随了你爹,有才。”这一嗓子,看没看出来是宋茯苓的,都知晓是宋茯苓了。总之,宋茯苓不认识的村里人,她富贵叔叔全认识。她俩配合极其默契。一个喊人安排,一个记录。三头三头的奶牛晃悠着身体,慢慢挪腾着随各家各户的女人们回家。甭管咋样,先有地住,有水喝。所以说,三百头奶牛算啥,再来三百头,我们仍能井井有条。宋茯苓忙里偷闲看了眼村口,但是全是人,根本看不清她奶,站起来也瞧不见,只知奶奶们在村口路边忙。忙啥呢。“来,官爷,累坏了吧,真是麻烦你们了,姜汤葱白饮,来一碗。”以马老太为首,到葛二妞收。八个老太太站在八口大黑锅前,各个手戴点心店以前的白手套,手里攥着一个大勺子,露出以前马老太糕糕兴兴店的标准式微笑。就是一笑,有的缺牙。不让戴粉头巾,要是让戴上,能比现在还带劲。不过,就这白手套也给送完货的看一愣,挺稀奇,一看就挺干净。“走过路过,辛苦了,喝口姜汤去去寒。”锅里泛着热浪,咕嘟咕嘟的滚着姜沫、葱白。锅前临时摆了几个长条椅,让赶路送货的能歇歇脚。锅后是临时搭的桌子,桌子上面摆放菜板子。村里九嫂子她们这些婆子,在头不抬咣咣咣齐刷刷剁姜末。还有好些个婆子端碗的、抱柴火的,纷纷给送过来。这一忙,就是大半日过去了。村里年轻人觉得新鲜极了,从来也没有如此团结的共同干一件事。别说年轻人了,就是村里岁数大的也没有经历过这个。村里几个辈分高的老爷子,聚在任三叔家炕头暖和暖和,也在聊这事:“你看看,河对岸那伙人掺和的事,那就是不一样。”“是啊,昨夜只知来牛,没想到不止来了三百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