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分卷阅读33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0 (第2/3页)

计一些之后的事,她们祖孙俩没有,啥也没想。

缺人就先找人,缺送货的,还没等犯愁呢,老太太们就甩了抹布,说不做大锅饭了,想要跟她们干。

甚至最初缺搭炉子的砖头,也是扒别人家墙头不小心遇见的。

直到今天,开了三小一大店,也是像有人在后面推她们似的,一步步是被架在那,一路跌跌撞撞到了今天。

要真有人有一天采访宋茯苓和马老太,你当初猜到古代贵人们会买你们的点心吗?答案是:不知道。那谁能猜到人家喜不喜欢吃。

传统点心店里的山楂锅盔和梨花糕挺好吃,但他们好吃他们的,咱们也试试呗,万一呢,就一路试到了今天。

所以说,宋茯苓比起她爹,目前还属于做买卖没什么经验的。

她如果晓得她爹的苦恼,唯一能帮她爹的经验就是:“要不然,爹,你带我或者米寿,再出去卖一圈辣椒试试?万一有我俩跟着,你就能卖出去了呢。”

人生,运气这种事,谁又能说得清。

晚上,宋阿爷特意提前来了宋福生家。

进屋就问宋福生:“咋的了,上火啦?别上火,么大不了事儿。咱们不止有三百两银子,别听外头那些小子瞎说八道,他们不晓得,你还不晓得吗?”

宋福生:外头那些小子,就是他告诉的。

宋阿爷强调:“是三百一十九两。三百一十九哇,福生,就是咱那一屋子辣椒全留着不卖,咱这一冬也能过得挺好。他们不认辣椒,他们得认蒜黄吧?地窝子里还有那么些蒜黄呢。”

“阿爷,我没上火,就是躺着想想事。”

“没上?”

“真没上火。”

“胖丫啊,今晚啥时候开讲?”宋阿爷叼着烟袋锅,一脸笑容扔下宋福生,直奔里屋炕的胖丫去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六更(为盟主笑晓打赏+4)

宋茯苓那边炕上,到了吃完晚饭后,眼下是一炕的孩子,这几日正在做手工品。

小娃子们帮她做最基础的沙盘底,像过家家一样玩。

不过,宋茯苓在教他们玩的过程中数数,将干草扎进去一小点,就要数一,二,三。

一晚上下来,哪个小娃扎得多,干的好,数的数最多,第二日就奖给谁几颗糖葫芦球。

排名第一的,奖励一串,排名第二的奖励三颗,排名第三的奖励一颗。

雪糕也是。一根雪糕用刀切开,谁厉害谁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