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7 (第1/3页)
一屋子女人。王婆子家是塞了好些个孩子。宋福生大伯一家,去田喜发家挤一挤,郭老大家两个半大小子,加上大郎二郎,去和四壮牛掌柜挤。宋富贵家负责安顿宋二伯娘一家,挤不下的,又去别家,女的一铺炕,男的一铺炕。马老太和钱佩英、宋茯苓、米寿、宋金宝,是挤在宋茯苓的那铺炕上。钱佩英和宋福生的那铺炕,有宋阿爷,宋阿爷的大儿子、宋福财、宋福喜、以及郭老大和郭老二。挤一挤,将就着,倒是全塞下了。第二日,就在高屠户给大兵们刨茅坑、搭茅房,宋福喜带着几人在做脸盆,几个妇女在做欢迎横幅时,从村口开始就响起了锣声。只看两名官差,一路走,一路敲,直敲到任家村祠堂门口,啪的一声,将告示贴上了。且喊话,让全村人,务必都过来。任族长的三儿子,喜滋滋地跑到河这边通知。宋阿爷拄着棍,一脸期待:“走,我也得去瞧瞧热闹。”此时大白胖娘们瞪着告示,吐掉嘴里的黄豆皮,好信儿凑上前问:“官爷,那上面写的啥呀?”写的什么啊。一句话总结,你们村以前的里正,任公信,下来了。第三百一十七章有意思极了(一更)锣声响,有大事发生。村民们听到锣声,急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三五一串纷纷赶往祠堂。有的妇女,身上系着喂猪的油布就跑来了。有的大老爷们,出家门时,还在急火火往身上套大棉袄。有的老婆子,两手插在暖袖子里,胳膊被俩儿媳一左一右搀着。反正是什么形象的都有。而且越往祠堂的方向走,人数凑的也越多。大伙边走边打听:“咋的啦?”“听前头人说,好像是咱村里正,被撸下来啦,来官爷贴告示。”村民们心里登时一松。以为是征兵、征徭役或是征粮呢,心都吓的直扑腾。没看家里躺的,刚会跑的,都被背着抱着带出来了嘛,以为是攸关他们的大事件。心里一松,又不撸他们,爱瞧热闹的就八卦开了。直八卦到祠堂门口,望着俩官差,也没挡住大伙七嘴八舌。来都来了,不说两句,白来了。“下来了?”“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