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9 (第2/3页)
来了,他说劳力算个屁,值钱不?现在就人不值钱。咱们有么?福生摊上咱们,跟咱大伙在一堆过日子,是负重前行,要不然人家,自个挣十成十好不好?引得大伙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娃他三叔理应拿二十工分。连妇女们也觉得,确实如此,真挺吃亏的。要是她家爷们有这本事,她能不能让献出方子都不一定,更不用说教会了。所以在这个话题上,宋福生的大伯娘比谁都叫屈的欢,不停说她家三侄子太仁义。就好像老宋家的钱,要不是宋福生太仁义,她会比眼下挣工分得的多。搞得马老太都没有发挥的余地。而且大伙太积极实诚的感谢了,还说其他的干啥,还能让大伙跪地上磕个响头是咋。最后一步,是让大伙热血沸腾的分银钱。甭管分多分少,终于见到回头钱了。大伙自动自发的消音,一个个兴奋的直搓手,连小娃子们都知道,要开工资啦。宋阿爷眯着眼,对着他的破本子一样一样的告诉。卖松子卖蘑菇的钱,去掉逃难路上的花销,去掉六两的风寒药钱,最后得了203两银钱。老爷子的帐很细,逃荒路上买了多少个干粮的钱,都记得清清楚楚。然后他开始一一念,从落脚后,到此时此刻,花的银钱。十五两,打井钱;分两次买粗粮的钱,共花了五十两银;分两次买盐的钱,前后加一起,粗盐买了三百斤,细盐80斤,共花了23两银钱。买菜,有大头菜、萝卜、白菜、倭瓜、大葱。大蒜钱,五文一斤,买了两千斤的大蒜,确实没都种下,但是剩的那些,咱自个也得吃啊。老爷子说到这,抬抬眼皮:“说句不好听的,过年想吃顿饺子蘸蒜酱,咱这些人就得一次拍至少十头大蒜,十头就小二斤了。”瞧瞧,帐算得多细。然后是买锁头钱,给宋福喜添的木工家伙什钱,窗纸钱,咱这些人用的煤油灯钱,回收大瓮坛子还有买大酱钱。这几趟出去,采购的,包括之前卖松子时,大伙练摊到了童谣镇的垫饥干粮钱。最后,老爷子说,还有咱们买的芝麻油钱,芝麻油没买多少啊,都挺不到下月,也没敢买酱油醋啊。反正最后的帐是,203银两,减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