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月十五(4) (第2/4页)
是过命的交情。 大礼议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张璁还是个小小的翰林院学士。 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位高权重的杨廷和,冒着得罪当朝首辅的危险。 朝争靠的是“势”,杨廷和联合百官威压皇帝不认爹是“势”,张璁悍然出现力请皇帝认爹也是“势”。 张璁一个人变不成“势”,他一呼想要百应,必得有第一个站出来响应他的人。 那个人就是武定侯郭勋。 尘埃落定,张璁名正言顺地入阁,自不会忘记这个微末之时帮了自己第一把的人。 马录这桩案子之所以搞得这么大张旗鼓,也正因为首辅张璁参与了进来,且立场鲜明地站在了郭勋的这一边。 但天下毕竟是皇帝的天下,而非文臣的天下。 身为人臣,纵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罪是功,也要顺从皇帝的心意。 马录一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御史言官,本就以监察弹劾为职。 他诉李福达身份有异,乃是反贼出身,也要三司厂卫去查,有则有无则无。动不动李福达,他一个人说了不算。 做御史的,言本无罪。 若是江西的御史也像马录这样什么都敢说,七年前宁王造反,朝廷也不至于后知后觉。 如今张璁、郭勋,连上那个兴王府出身的锦衣卫骆安,三个立场鲜明的“新皇派”站在一起,针对一桩御史进言的案子,实在有些大材小用。 这样的行为反而让秦文煊觉得,郭勋的信是真的,李福达是反贼也是真的。 这封信若是真的被找出来,事关反贼,郭勋一定会染上官司。 一边倒的局势就变成了两方拉锯。得“势”变成失“势”,没人敢猜君心会站在哪边。 以张璁的性格,未必会继续蹚这浑水。他一撤手,骆安也必定会抽身事外。 马录之困就能迎刃而解。 掌握这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