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错了系统_分卷阅读1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3 (第2/3页)

去,听铺子里的人说,因为咱们这个价钱低,也好用,倒是卖的挺好,特别受那些寒门的读书人喜欢,一买就是好些。只是,也不知道这是为啥,那些平日从不关心商贾的读书人,近来总是话里话外的劝着掌柜的不要送去府城卖,还说什么府城稀罕湖笔,玉笔?也不知道为啥。”

为啥?这个阿木知道啊,因为这东西不是买过的不知道价钱,看着还稀奇,能糊弄人,模糊一下贫富界限,嗯,简单的说就是能装/逼呗。这样的机会对于家里没几个钱的人家来说,实在是难得,自然而然的,就不愿意这么一个美好的幻想被戳破,甚至为了维护住这一优势,还来个兜底,连带着骨笔的销售量也上去了。

不过这会儿阿木不在屋子里,所以明道人也不知道,只是寻思了一下,就放下了这事儿。

“咱们本就做的不多,这么些日子,总计也不过是出去了不到二百,就是想送去外头,也没那么些量,不去就不去吧,管他什么缘故呢。只要咱们自己不亏了就成。”

“亏?怎么可能,这兽骨,这毛,咱们可都不花钱的,能亏什么去,对了,说起这个,今儿我下山正好和掌柜的结次账,师兄,有什么要采买的吗?我正好一并带回来。”

采买啊!明道人看了一眼外头的几个孩子,第一时间就说到:

“旁的先不说,布料又该买了,这些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衣裳都有些小了,趁着手里宽松,再给他们多做一身吧。”

养孩子什么最费钱?布料最费钱!特别是他们这样还练武,还上山的孩子,那布料简直就不是用的,而是吃的。有些人或许曾看到过这样的记录,说是有些穷人家去地里干活,都是尽量的脱去衣裳,只留下遮掩住羞处的布条。甚至还有直接光溜溜的,趁着没人去地里做活的。为啥会这样?因为这个时候的布料因为技术原因,手工拉出来的棉线麻线,不够匀称,织布也不够细密,以至于衣裳被汗渍反复浸透之后,很容易被汗里的盐分腐蚀,时间一长,最薄弱的部位就会出现小洞,进而使得衣裳开始烂掉。而这时候因为全手工布料制作周期较长的缘故,这布料的价钱始终不低,所以古代人对衣裳特别珍惜。

在这样的年代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