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的六十年代_分卷阅读7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4 (第2/3页)

,那日子就明显不一样了。其他人不想过那样的日子吗?

谁会不想呢。

想是想啊,大部分的人,也就只是想想,日子还是凑和着过。可有些人,人家就不光是想想了。

怎么办呢?

有人想学夏天。比如高明。

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想混到他们的小团体里面来,只是别人没有高明“高明”,并没有混成功。

还有人,就想起了赵场长说过的,结婚可以分房子。能自己住了,那当然就舒服了。于是,就开始琢磨着成家了。知青们都还存着早晚要回京城去的念头,所以,都是只想在知青里面发展另一半的。

女知青一共就这么几个,李敏慧那是拿鼻孔看人的,根本凑不到人家跟前去。剩下的,从过日子的方面考虑的话,方淮心这样的,当然是首选,她有黄芪罩着,吃喝不愁。但是,有林援跟罗玄挡在前面,惦记不上。

还剩下的,过日子的好手,那就是许三喜跟李英两个了。只有她们俩是内外一把好手,家务样样拿得起来。其他人,能从小到大读书的,家里都是宠的,哪怕是能干的,也就是会做个饭吃个衣服而已,别的是真不行。

许三喜跟李英再一对比。长得更好看的,性格也更加温柔的李英明显更适合做妻子。所以,只为了成家日子过得更好一些来看,李英当然是第一人选了。

等到豆腐坊成立了,李英已经被提拔成了干部身份。这是知青里的独一份儿,因为只有她算是真正独立的做成了一件事情。孙小云跟着受益,但也不是干部。

干部有干部的义务,但是,更有特权。别的不说,如果真的有回城的机会,同样都是知青,谁更有优势?那不是明摆着嘛。

特别是高考取消以后,一直在传着,以后上大学,要推荐了。大学毕业生,分配的那都得是最好的单位,最好的位置。万刚那样的人,他不想去吗?

那如果农场什么时候有了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了,谁的机会最大?谁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谁为场里做过贡献?

假设李英出去了,那做为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