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5 (第2/3页)
,又有一则流言在市井中传遍,说是白眉军与朝廷的王师打仗,损失了很多人,准备到北地来抓百姓们去充军,回头继续跟王师死扛。百姓们害怕极了,对姜元羲首先出示“剿匪安民”的告示表示很欢喜和认同,又听说丹阳县的青壮年纷纷响应姜元羲的告示,进入军营以己身保家卫国,于是其他地方的百姓们都在议论自家的大人什么时候也能出这样的告示,更有古道热肠的游侠早就放出话,国有难,匹夫有责,若大人招募乡勇组建军队,他们一定第一个响应。然而北地的官员都懵了。他们又不是那些被一些夸大其词的流言就骗到了的百姓,地方私自组建军队是个什么罪他们会不知道?丹阳县县令到底想做什么?不,应该是,姜家到底想做什么?北地的官员们其实也收到了消息,天水姜氏、清河崔氏、安定郑氏,举族搬迁到了丹阳县。这三家族一路上不知顺手收留了多少灾民,这些北地的官员一开始还感激来着,姜家把灾民带走,他们地方上不知少了多少麻烦,担子也轻了很多,当其时他们还觉得姜家傻来着。现在他们不觉得姜家傻了,他们觉得姜家胆大包天!难道是姜太傅因着先帝对他的羞辱,才会有了这等祸心?这些北地的官员直觉就认为这举动是姜太傅授意的,万没想到他们误会了人,姜太傅在这里头还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北地的官员不敢学着姜元羲那样组建军队,有心思灵活的,立即就写了奏折递给都城那头,也有人不动声色的冷眼旁观的。他们没想到的是,根本不需要他们告状,姜元羲早就以她自己的名义写了一份奏折送回都城了,内容就是告示里的事,陈晋彼时正焦头烂额,因着姜元羲所在的丹阳县是个几乎没听过的偏僻之地,这份奏折并不受人重视,等到终于送到陈晋的案头,陈晋满心的烦躁,几乎是想破了脑袋才想起丹阳县的县令是谁,也是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姜崔郑三家到了丹阳县落脚的消息。这一下就连陈晋都以为这事是姜太傅弄出来的,他气得狠,但又因南地白眉军已经成了心腹大患,他正烦着白眉军,丹阳县又远在千里,他根本抽不出手来收拾姜元羲,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