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5 (第2/3页)
皇帝趁早别当了,回吴兴来打鱼吧。沈恪知晓这两个孙儿根底,自然不怵,吩咐人帮着提供物资,自己却在吴兴招兵买马,进一步夯实基础,以备来日。东郡临近南唐,原是边防要地,只是因为朝廷不甚重视,军费又屡有克扣,边军自然不堪一击,作战中屡屡败退。军纪废弛,南唐人不时过境劫掠,商队等闲都不愿过去,如此一来,商业怎么可能发展的起来。东郡的本地郡守上了年纪,原本就是到这儿来养老的,什么都懒得管,只等着年岁到了致仕了事,他是省了懒,只苦了东郡百姓。沈启到任之后,便开始重整军纪,他年纪小,又是空降过来的,难免有人不服。他也不心急,吃住都在军中,与士卒同进退,东郡虽无大战,却也是纷扰不断,作战之时,他身先士卒,战后更不会克扣士卒功勋,如此为之,便渐渐赢得人心。东郡将领小部分是士族出身,到这儿来也只是为了混个功勋,饶是没有功绩,官职也是扶摇直上,其余大半将领却是东郡人氏,为护持这方水土久居于此,因为朝中没有门路,十几年下来,仍旧在原位置上一动不动。沈启对他们之间的矛盾看得清清楚楚,却也不动声色,一边以一己之力收服军心,一边对本地将领暗加拉拢,接连打退几次南唐来袭之后,他声望日高,隐隐有成为此处军队领头人的态势。南唐来侵被打退之后,东郡民心为之一稳,郡守年老,不愿理事,沈章便以佐官之名主政,一边以县衙税收为担保,向祖父沈恪借贷,先将东郡废弛的道路修好,招引商队商铺前来经营,又亲自到乡野田间去了解农事,劝课农桑。东郡无南唐入侵之扰,百姓又有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自然收成甚好,民生逐渐恢复,府库中甚至有了结余。到第二年,沈章主持修建河渠,饮江河水入东郡灌溉农田,借牛马于农家,进一步发展生产,是年东郡大治。正宁十年,南唐国主李昊驾崩,其子李晟继位,当年九月,便举兵北进,东郡正是南唐军前进的第一站。沈启身为东郡官职最高的武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先以轻骑击退南唐军前锋,为郡中百姓争取了撤退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