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_分卷阅读4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6 (第1/3页)

    着一家子人往西逃走,走到哪里,便听着哪里自封节度使独立出来,甚至给自己取了藩镇名称。那时候兆也开始渐渐恢复了,他对于行归于周和山东地区都相当熟悉,听着一个个他能报出出身家世、拥兵多少的地方将领独立,心中也愈发震惊。

他拜托老伯的儿媳将自己本来的衣裳缝好,穿着那套看起来也勉强算富贵人家的衣裳,到宋州的质库去换钱。金瓜子因为体积小,所以上头没什么朝廷的印记,虽然被克扣了最少三成,但毕竟还是能换到了市面上流通的铜钱。

几颗金瓜子换到的钱,已经比老伯一家三年的收成还多,然而却租不到一艘船。

从宋州顺运河至汴州的计划,因战乱时期船资的飞涨而不得不放弃,一家人只能徒步,带着老牛和家当,沿河往汴州赶去。

靠河有不少繁华县镇,兆所听到的消息,也越来越准确。

比如叛军早早失了兖州,比如贺拔庆元战死,比如朝廷联军中大同军与横野军叛变,比如兖州如今又在谁手里、郓州如今又在谁手里,叛军主将杨让自杀,等等。

一切都在向他昭告,叛军已然名存实亡,如今不再是朝廷对叛军的交锋,而是无数势力在山东河朔一带纠缠。大军的作战几乎没有,而几百人掠夺村镇,逼缴军饷的事情却层出不穷,各个州县,只要是有石头建筑有街道的地方,便有大大小小的私兵争夺。

战争就像是木炭堆下的暗火,烧遍了所有有人的地方。

兆愈发怀疑自己。从说要南地并立,到如今山东藩镇割据。其中有多少,是与他有关的。难道如今天下这样子,他就不用负责人么?

他甚至觉得,殷姓宗族之中,历数百年,最使得祖上蒙羞的便是他了。

他竟还苟活着。

他存活于世,还能做些什么?兆自己也想知道,也想去证明。

一路上,听闻大军撤回汴州,如今汴州还在朝廷管辖之内,他也觉得自己带着他们往汴州逃,算是明智之举。

然而,几次遭遇私兵,银钱家当被掠,老伯的儿子儿媳被杀,待他们真的来到汴州时,老牛艰难拉动的板车上,只剩下老伯、兆和几个孙儿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