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_分卷阅读47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1 (第1/3页)

    行动?”

殷胥:“两方面原因罢。”他撑着桌案起身,似乎身子有些不稳,却仍然站起身来,皱着眉头继续道:“一是时间,如今的战事甚至不像是前朝历史上任何一次,这如同一场要潜伏够百年的瘟疫,在我不知晓的时候传播开来,相约在这个春天一齐爆发。根据每日清晨得到的军报的那些变动,那估摸要每三天制一张地图才够。一手的威权,是不被人钻空子,前行畅通的保障。不管你作为士子信不信,都必须承认威权能让大邺渡过眼前即将掀起的巨浪。”

他拿起桌案上一个小瓷坛,拿起一片去核的酸梅放入口中,道:“二是,我无人可用。我不是不愿意启用世家,重要的是如今世家与皇姓的天平中,我每往朝堂上放一个有才能的世家子,都要反复斟酌。他的背景,他的经历,他的眼界与才能是否堪用。崔郑王三姓还与李党不同,他们是以自家姓氏子弟蚀空了朝堂的架子,然后一走了之。”

崔南邦:“圣人没有考虑过长安内官职稍低的官员么?或者是地方上治理有功的高官。”

他说着说着,却觉得自己本来像是向圣人直谏,却变成了他在追问求解。

殷胥:“懂民情,知晓官场,有实干经验,怕也会有很可靠现实的作风。但是这样的人堪当高位么?我不认为。我一直有在想,有什么人会走到内书房,斥责我的行事危害大邺,破坏了这套稳定的朝堂机制。我想了很多人选,但想来想去,我能确定的一点,便是……来得一定是世家出身之人。因为有些远见、担当和理智,是世家内这样持续百年的选才育才方法才能培养出来的。积淀说的就是这种事情。”

他叹道:“也是因为世家源源不断的为朝廷提供有才之士,大邺才就觉得有这样稳定的人才来源就算心安了,对于科举的改革也并不放在首位。的确说来,短时间内很难能以朝廷的能力,培养出世家子弟那样的人才。”

崔南邦垂头叹道:“我知晓,圣人也在等郑王两姓,能有像崔家这样,肯与家族决裂,站出来协助朝廷的人。但圣人小瞧了姓与家族对汉人的约束。崔家是特殊,我无妻无子无所畏惧,与父亲关系不睦。崔式是先帝伴读,后来其妻被行归于周间接害死,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