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92 (第3/3页)
敬佩和善待的人。幸而在此之外,她也对他有感情。他既能被她携手面对朝政的艰难,也能和她相随走过很多年岁。他注视着崔季明,二人刚刚在马车内分开不过一两个时辰,此刻却又在含元殿见面。崔季明朝他悄悄眨了眨眼睛,踏过地图,将册子递给薛菱,道:“薛妃娘娘,这是行归于周支持东突厥可汗贺逻鹘,运送物资的证据。”薛菱将长杆递给她:“你看着,你先讲。”崔季明拿着硬木长杆,站在地图中央,脚边便是红色的长安二字,她环顾这个朝堂上曾经或如今最有权势的几个人,道:“如今且不论行归于周内部,只说他们如今的行动。行归于周的计划实际是兵分三路,分别是前几年持续的突厥之乱,现在还在持续的南地流民大潮,以及已经在兖州集结势力的永王势力。”她话音落下,屋内一片窒息般的静默。崔季明道:“突厥之乱,源于颉利可汗三子之争,行归于周支援有各部支持的贺逻鹘,为其十几万民兵提供武器、铠甲装备,授其大邺军中阵法,甚至在凉州大营内安插细作,将行军路线告知突厥。圣人起草了与伺犴的停战协议,扶持了南突厥的立国,应该对此事有所耳闻吧。”殷邛死死的盯着地图上长杆划过的区域,半晌哑着嗓子道:“不如你清楚。”崔季明抬了抬眉梢,道:“圣人派端王去往凉州,是个英明之举。”殷邛联想如今自己将死之人,端王和薛菱还站在一旁掌管大局,对于英明之举四个字,露出了极为嘲讽惨淡的笑容。薛菱翻看着手中折页册,皱眉道:“如此之多的藤甲和铁器,如何在大邺之内流通的?!”崔季明:“官官相护,便可天下通行。查到一批来自于范阳幽州附近制造,但藤甲材料源自南方,怕是走的河渠。”京杭大运河共五段河渠使南北连通,崔季明朝地图东侧走去,道:“从建康至扬州的江南运河,是最后一段,在十五年前完工。自此之后,从扬州转山阳的山阳渎,从泗州至板渚的通济渠,自板渚至幽州的永济渠。建康的物资,便可通过运河至距离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