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1 (第1/3页)
我能输给一枚小小的绣花针。去,给我把绷子拿过来,姐要好好地跟这根针斗一斗法,看谁扛得过谁。”“哎。”三丫一听,忙不迭地跑了出去,去娘那屋把绣花绷子给拿过来了。二丫一听姐姐被三丫说服了,顿时给她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厉害,三言两语就说动了姐姐。”三丫笑了笑,“其实是大姐姐自己也想给墨辞哥哥绣东西的,不然我再怎么说也没用的。”杨氏得知大闺女终于肯绣香囊了,也是松了口气。虽说韩家不会介意她的回礼,但毕竟,按照当地的风俗,定亲礼女方是一定要送个亲手绣的香囊或手帕的。就是那有绣活儿不好的,也会偷偷地请了人帮自己绣,总归是不能落人口实,让人笑话。大闺女如今愿意绣,且不管她绣活儿如何,只要是她一番心意,想必墨辞也会很高兴的。于是接下来的两天,谢悠然日日就在跟这根绣花针做斗争,晚上还挑灯夜战,手指头不知道被戳了多少个血洞。家人看在眼里,欣慰的同时,也有些心疼。一晃,便到了正月初十这天,韩墨辞和谢悠然定亲的日子。古代的大户人家,不管是定亲还是成亲,仪式都非常的隆重繁缛,但乡下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尤其是穷苦人家,基本是请媒婆过来过一下礼,交换一下双方的合婚庚帖就行了。非常的简单。但韩家很看重这门亲,所以,不但请了十里八村最有名的周媒婆来提亲,还请了王谢两家的族老和平日里跟谢家走得比较近的几家做见证,抬了三箱一挑的定亲礼,热热闹闹地去了谢家后院。第270章钻戒但韩家很看重这门亲,所以,不但请了十里八村最有名的周媒婆来提亲,还请了王谢两家的族老和平日里跟谢家走得比较近的几家做见证,抬了三箱一挑的定亲礼,热热闹闹地去了谢家后院。第一个箱子里装的是“六样红”(绸缎衣料六件),红纸包着的聘礼一百二十两银子,和一支金钗;第二个箱子里装的是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另外还有老酒2担,猪肉8斤,果馅48个。可以说,这是当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