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韶华_分卷阅读10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0 (第1/3页)

    课都仍旧是她一个人。

现在这样,她好像找着了上辈子上学时的感受。

不过,这劲头没有维持多久。

无它,所谓皇子们的精英教育实在是太——无聊了。

朱谨渊先前给她介绍的是个大致的流程与礼仪,比如讲官们进来先领着诵读要学习的章节,而后再讲解释义,下午是练字,天气好的话也可能安排骑射之类,一般学堂也是这么教的,沐元瑜只没想到它实际进行的时候,和她以为的差远了。

将近一个时辰的功夫,先由讲读的讲官上前,对着他们(主要是前排两个皇子)把要学的一节读了一遍,而后指导着朱谨渊和朱谨洵依次连读了十遍。

是的,没有看错,就是十遍,一下折扣也不打。而且不干别的,就是这么干读。

这一节书读完,讲官退下,换另一个讲经义的上来,目前讲的是,讲官把要学的这节先宣读一遍,然后两个皇子照旧跟读十遍,其中有字音不清、句读不对的,讲官会指出来。

读罢,讲经官员下去,换另一个讲史的来。

原样程序再来一遍。

沐元瑜差点被念叨睡着。

她在云南上课可不是这么死板,她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褚先生会停下来予以解答,在她学得深入一些以后,也会和她探讨一些问题。

但也不能说讲官们的方法有误,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多读几遍确实不坏,少年时机械记忆更好,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是对于少年本性来说,这个年纪多是活跃,这么接连被往里生灌似的枯燥朗读,得努力压住性子才行了。

据沐元瑜在后排的观察,朱谨渊和朱谨治就都很坐得住。

看来生在帝王家也不容易。

好在讲官们对伴读的关注相比之下要有限得多,在整个读书的过程里,都只站在最前排两位皇子的身边。这也很合常理,伴读伴读,重点在一个伴字,至于读不读,大半靠自觉,要是不能自觉,无法给皇子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也很简单,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