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3 (第3/3页)
是想得慌。*到了三月,运动开始了。在“大鸣大放”之后,知识分子阶层也分出了派别。那些不爱国的,歪曲社会主义的,诋毁政府的,自然没啥好果子吃。那些爱发牢骚的,喜欢说个怪话的,也被人记了下来。还有一些喜欢提意见的,言辞偏激的,看问题片面的,也成了出头鸟。当然,那些真正热爱祖国的,为工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的,自然相安无事。抒文说,“部队上还好,没受啥波及。像报社里,个个都是党员,思想觉悟更是非同一般,也没那么多歪思缪想……”徐甜甜听了,稍稍松了口气。这一次的重灾区,是文化界和教育界。解放初期,思潮泛滥的源头也在于此。对这批知识分子,她存在着两种观感。后世解密之后,那些为了国家的石油化工、地质勘探、国防军工事业、桥梁建筑、水利水电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着实令人钦佩。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也是受到国家重要保护的人才。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他们的待遇都超出常人。即便是最艰苦的岁月,他们依然享受着配给制,基本上衣食无忧。从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去。可对那些耍笔杆子或耍嘴皮子的,却不好评说。有一部分是被错划了的,受了不少冤屈。后来也被纠正过来,摘了帽子,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工作,还补发了工资。可有一部分,思想上本来就有问题。因为世界观不同,对新政权也抱着某种看法。瞧瞧后世的网络上,那些所谓的“公知”,就明白是咋回事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建国初期,在各项规章制度刚刚建立的情况下,这些人跳得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第87章一九五七年,从春天到秋天。这场“反右”运动持续了近半年。从最初的不点名批评,到对极右势力的点名批判。从最初对划分人数的限制,到后来人员数量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最后的结果已偏离了最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