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4 (第2/3页)
格,面对生病导致的机体衰弱也无能为力,他们把求助医生当做是最后的安心保障。平安集团的药品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畅通无阻。电灯和电话,小民百姓的印象大部分会是温馨的,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有一盏明黄色的电灯为自己守候。或者说接到一个至交好友的电话,一瞬间那份飘然,清晰的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是有人关心自己的。在上海更远一些的郊县,长江流域一片的几个省份里。媒婆梳着油光的头,头上插着粉色的大朵绢花,带着腼腆的小伙子们去姑娘家相亲。在双方还没有做决定的时候。第一次见面,男方一般会带一包麦芽糖加一包葵花籽做礼物。姑娘们红着脸,隔着窗户看一眼,害怕被人嘲笑。并不好意思看太久,就会转身回去偏房里,随便拿起什么活计来做,一般都是绣花。父母们会进来问女儿意见,姑娘们太害羞,把头扎的很低。小声的说:“俺听爹娘的。”这样基本上就是对男方小伙子的样貌满意了,接下来父母们要考察的重点是男方具体的家业,看看是不是门当户对,几口人,几亩地,做什么工。媒婆们在现实的基础上稍微添加几分夸张和修辞的介绍了,最后再添加上一句:“他们家里是装了电灯的,三间房子一片的亮堂,晚上做针线活计,不伤眼睛。”电灯是一个很具体的工具,让人联想起一切美好的事务来。装电灯的人家,房子总是相对来说高大体面些的。一日三餐,总是会吃的更好更饱一些。因为电灯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照亮需要,煤油灯或者牛油蜡烛之外,更高层次的追求。追求到电灯一个档次的,代表着它前面的基本条件差不多都满足了。媒婆们提到了电灯,父母们都增加了更多的安心,互相商量过,添加一些美好的假设联想,亲事差不多就说定了。这样的场景,会不断的重复,一开始的时候民国初年,发生在大城市里。过了几年又会发生在中型的省会城市里,再往后,会发生在郊县,一直慢慢的深入到农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