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嫡女奋斗史_分卷阅读44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9 (第2/3页)

路上都小心些,别烫着人。”

冯兴家的脆生生的应了,“大小姐您就放心吧,厨房太热,别熏着您。”

这些天从北边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洛阳城里各个安置点越来越挤。有些灾民就自行设法,在荒废的院中、土地庙,甚至是宽一些的巷子边上,各自搭了遮风挡雨的棚子,一家老小勉力过活。

为了接济这些灾民,京中的权贵纷纷开设粥铺粥厂。

定鼎门与天津桥、皇城、宫城轴线贯通,是洛阳城的中轴线。由定鼎门入城,就是洛阳城最重要的定鼎门大街,最宽处达到三十五丈之多,换算成现代的单位,有一百一十多米。

四大国公府开设的粥厂,就都在此处。

在入城不远处的街道两边,各家扎了五丈见方的棚子,架起了大锅熬着热气腾腾的粥。棚子里还设了炉火、蒸屉,快到饭点时,就开始冒出炊烟蒸白面馒头。

☆、第四百九十一章改名换姓

沿着四大国公府的粥厂,按品级高低,次第下去是侯府、伯府的粥铺。

这些勋贵享受百姓供养,此时到了该付出的时候,倒无一家推脱。有些败落的勋贵之家,便几家凑在一起,也不能不出力。

从北边的长夏门入城,是极热闹的同福大街,因紧邻南市,街边大大小小的店铺鳞次栉比,各种各样的招牌布幡在空中飘荡。

商人们便选了同福大街与永安街相交的路口处,呈十字形摆开了粥铺,徐家的粥铺也在其中,

一间临时搭起来的棚子,只得一丈半宽,三丈深。门口搭了灶火熬着粥,但要想蒸馒头却是没这个地方。徐家的仆妇,轮流在此值守。

此时当班的是田兴的儿媳万氏,远远看见前面两个护院开着道,冯兴家的抬来了馒头,便迎了出去,将馒头放在案上。

冯兴家的抹了一把汗,道:“就快饭点了,也不知道这些馒头够不够。”

摆了这几天,刚开始还发不完。但眼看着,人越来越多了,就只好先到的先得。

万氏心善,道:“我们藏半屉起来,那些孩子挤不过来,等人散了我们再悄悄塞给他们。”她家中的幼子才两岁,正是讨人喜欢的时候,她最是见不得孩子受苦。

冯兴家的点点头,拿出一个食盒,道:“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