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7 (第2/3页)
言笑道:“吴总管的这个人情,末将记下了!”说完拱手作别,告辞而去。吴光启带着小泉子,心事重重的进了皇城。……这边平国公夫人曾氏,浩浩荡荡的带着一群人,先是到事发地点扑了个空,又急匆匆赶回天津桥头,这边也都散了。来回走了这两趟,曾氏的发髻微微有些散乱,浑身香汗淋漓。她看着只得稀稀拉拉几个人的天津桥,喘了口气,怒道:“你们是怎么办事的,我的儿究竟在哪里?”下人个个唯唯诺诺,明明是她没耐心,现在反倒怪在众人头上?若是她能沉住气,等到下一步打探清楚再行动,就不会白白顶着大太阳跑这两趟。但曾氏是主子,谁敢怪罪?她发了一通脾气,却也无济于事,仍然见不着刘祺然半点踪影。刘栖兰小心翼翼道:“母亲,您看这样下去也找不见哥哥。之前听说有太医诊治,女儿猜测,是不是已经将哥哥送回府中了?”她虽然看不起这个草包哥哥,但在心里却明白的很,如果刘祺然当真有什么三长两短,自己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平国公的爵位虽然世袭罔替,但这是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如果嫡支绝了嗣,要用庶子继承爵位,就要看皇上的心情了。平国公平庸无能,子孙后代又没有一点出息,皇上不同意的可能性极大。曾氏共生育了两男两女,年长的就是刘祺然。排行第二的,则是刘栖兰。再往下还有一名妹妹,比刘栖兰小两岁,叫做刘栖云,她性子安静不喜热闹,今日并没有跟来。排在最末的,是幼弟刘祺康。生他的时候,曾氏的年纪也有些大了,身子有些不好。未足月就生产了,他刚刚落地,便有些先天不足,打小大病小病不断,平国公才给他取了一个“康”字,希望他能健康。但刘祺康的身体,并没有像大家盼望的那样好起来。学说话、学走路都要晚上一两年,如今八岁了,看上去瘦弱不堪,比同龄人要矮上一个头。对能不能将他养大,就连曾氏都没有信心。因此,她才对刘祺然百般纵容,生怕委屈了他。如果刘祺然这次受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