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5 (第2/3页)
不是之处,便壮着胆子道,“赵伦道,这的确不是行在的事——是封妃的消息传到南京以后,在南京兴起的风潮。”封妃要下诏书,当然这种诏书不用晓谕天下,不过南京一样也有一套六部班子,亦有许多人在两京之间来往,要说天下哪座城市和行在的联系最紧密,那无疑就是南京都城了,说来,因为昭皇帝去世前曾下令迁都回南京,这会儿的北京,还只能称作行在呢,正经京城,还是在南边的。而且因为南边毕竟远离权力中心,厂卫的确较北京也要松弛一些,有些八卦反而传得更大胆。在北京,估计敢把纣王比皇帝的人现在还没生出来呢,但在南京,心怀怨望又消息灵通的人士,肯定也是隐藏了几个的。马十一开口,皇帝就大概猜出了个所以然,他的眉毛又落回了原位,语气听不出喜怒,“哦?”开弓没有回头箭,就是心里再忐忑,马十现在也只能继续往下说了。“那个……柳知恩,不是在南京司礼监当差吗,听说此事后,觉得有些不妥,他和赵伦关系也好,给他写信时便顺口提了一句,也就是说个新鲜罢了……”皇帝呵呵一笑,“他倒是忠心为主。”马十本还想变着法儿夸柳知恩几句,听了皇帝的语气,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再说什么。皇帝瞅了他一眼,慢慢地喝了几口茶,忽然又道,“是了,我记得柳知恩……好像是认了郑和做干爹的对吧?”“爷爷圣明——”马十已经有点语无伦次了。“竟连此事都洞明烛照!”“虎父无犬子,”皇帝夸了两父子一句,“三宝太监和柳知恩,都算是人才了。”他想了想,便一合掌,“——好歹也伺候过小循,不能让他没了结果,三宝太监不是要下西洋了吗?让王瑾给我写封折子,给柳知恩一个职位,让他也跟着他干爹出洋,多见见世面去。”☆、第218章进化“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点点揉了揉眼睛,忍住了一个呵欠,她有些惧怕地望了女先生一眼,又乖乖地挺直了脊背,背诵了下去,“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