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2 (第2/3页)
然捡一些趣事说,说得最多的就是柳家。柳家是商户,不光在城里有铺子,在城外县镇上都有米面铺子。“方管事见过那柳家公子吗?我可是听说柳府有百美,可惜自从那傅家的小姐进了门,可怜那些姑娘,都被卖了。我们村里原有个姑娘,也进了柳府,啧…以前可没少往家里捎好东西…”芳年进山几日,像过了几年一般,乍听人提起傅珍华,恍若隔世,不胜感慨。要不是今天听人提起,她都快要忘记这位堂姐了。明觉见水已烧开,来请示芳年,今日下米多少。李氏的眼珠子转了几下,忙道:“哎哟,方管事,最近人越来越多了,昨日下了三石米,都差点没够呢。”芳年不欲在她们面前讨论,递给明觉一个眼色,两人走到外面。“那位施主说得没错,昨天用了三石米,确实有此紧。今日小僧看外面,似乎人还要多。”芳年以前当过家,在裴家也曾命人搭过粥棚施过粥。一般来说,一次最多一石米,其余全是水。就那样,一户人家,施粥能坚持个把月就算不错了。灾年粮贵,往往比太平年月里涨上数倍不止。“现在米粮价格多少?”明觉在寺中呆了一段时间,早已不是那个吃穿不愁的皇子。他沉吟着,“二十八两一石,还买不到中白米,常是掺了下白米和陈米的。”平时是二两银子一石,居然涨了这么多?粮贵银贱,那些黑心的商户们,正是发灾难财的好时机。“寺中的存粮有多少?”“不多,若每天以六石米计算,撑不到一个月。”芳年的心揪起来,才入冬不久,要是中途断粮,正好赶上雨雪天气,那些流民可怎么办?狠了狠心,道:“还是照旧用三石米,多兑些水。”“小僧也是这么想的。”等领了米到厨房,李氏看着还是三石米,嘴巴撇了一下。厨房共有三口大锅,同时煮上粥。芳年瞧着,三个妇人不时地手木棍把搅动几下,最后粥快好了,就见她们往里面撒了几把盐巴。“方管事,那些施主们,一日只吃寺里的粥,没有其它的吃食。要是粥里不放盐巴,他们会浑身无力的。”明觉解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