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长房大爷传_分卷阅读3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0 (第2/3页)

没有弱的,揣摩人心更是看家本事,被裘世安一哄,贾赦果然安心下来:“就是说么,寡人亲自监考他们是多大的荣耀?就算没考上,回去跟人一说,自己是太上皇亲自巡考那一场的也得被人供起来。切,小家子气的,没见过世面,不中用……”

裘世安面不改色的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依奴才来看,陛下英明不在皇帝之下……”贾赦第一喜欢听人夸大儿子能干,第二喜欢听人夸他和大儿子一样能干……

其实已经不那么气冲冲的太上皇陛下回到寝宫才想起来:“敬大哥,你敢骗寡人,寡人要拆了你的道观!”

正在内室清修默诵经文的贾敬耳朵一跳,手下一抖,一本珍藏了三朝的瞬间身首异处了:“蠢材,会试尚未结束,你怎么敢擅自开门出来?”这货脑袋里灌大米粥了吗?就算他任性,那么多考官也敢由着他?他儿子也能忍?虽然对宁珊了解不多,但是当自己唯一的亲生女儿侍疾的时候也不忘三句话提起一回的人是不可能忘得了的——吃醋了却不肯承认的敬大老爷在某些层面上幼稚起来其实跟贾赦也不过一丘之貉。

第234章武举开端

在宁寿宫里打成一团的太上皇和敬道长都不知道身在乾清宫的皇帝陛下有多开心。

科举制度自隋炀帝开创一来历经千年,虽然以此选拔出众多能人志士,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但究其根本,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士人学问空疏,盖因科举考试注经义,出题又只限于四书五经,这大大约束了举子们的学习范围和思想境界。前朝甚至有过士子束书不观,只要拟上一、二百道题目,或取前科进士文章加以记诵,入场誊出,亦可侥幸中式。乃至名列前芧之士子,竟有不知史册名目、朝代先后,字体偏旁者,学问之空疏,于此可见一班。

其次便是八股闭塞民智,以八股取士,士子为猎取功名,终日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陈腐的内容,所学的与修己治人毫无关系。这样的人做官也没什么大贡献,反而容易贻害无穷。

而科举制度导致的科场清浊流之分也衍生出诸多问题,进士及第并经翰林院磨练者可任高官,称为清流;举人以下的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