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34 (第2/3页)
多说几句话,让人家知道了就没有咱们的责任了,其实有几个没事拿开水烫、拿火烤的?但是必须事先说明,他买不买是他的事。”大张很赞同掌柜的看法。第二天一大早,瑞谦就把打好的柜台架子吩咐伙计抬到了店铺中央的显著位置,把华丽板架在上面,伙计主动地把华丽板用抹布擦干净了,再把已经拆开麻花布放在新柜台上展开。不管是掌柜的还是伙计,都对新来的宽面布充满信心:虽然大清的某些布庄里已经出现了西方人远涉重洋带来的“洋布”,却没有玉龙布庄的麻花布幅面宽。而且那些卖洋布的布庄把洋布的价格提到相当高的价位上。能买得起这些洋布的都是有钱人,很多有钱人很能摆阔,只要穿出去好看,就是贵一点也值得。大清的布匹很多都是家织布,也叫土布。大清有专门负责织布的织造局,那里的织布机纺织出来的布匹就比家织布幅面宽一些,也细腻了很多,这样的布老百姓就叫细布。王爷等人送来的布匹显然属于细布行列,比大清的细布还细腻,比洋布也细腻。和玉龙布庄紧邻的是一家字号为“裕兴布庄”,掌柜的姓赵,和瑞谦少爷相处得很不错,经常过来跟瑞谦侃生意经。因为他的年龄比瑞谦大几岁,瑞谦就叫他“赵兄”。都说同行是冤家,赵掌柜和瑞谦就没有成为冤家,而是和睦相处。这不,瑞谦的布庄刚刚开门,赵掌柜的就捏着紫砂壶过来了:“我说陈掌柜你不够意思啊,居然进货了四尺半宽的宽面布,也不跟哥哥说一声儿。”虽然是有点埋怨的意思,也是满脸堆笑的。陈瑞谦忙抱拳施礼,道歉了几句:“对不住啊赵兄,不是在下瞒着藏着,也不是在下悄悄进货,怕赵兄抢了饭碗,这个宽面布并不是在下从什么地方进货的,是亲戚放在在下这里代卖的。”“你什么亲戚啊这么手眼通天的?您这柜台上的布满大清都没有!就是西方大鼻子带过来的那些细布也没这么宽的面子。”这位赵掌柜很想问这些布料是什么地方的,可是人家说亲戚代卖的,也就不好意思问下去了。玉龙布庄的门面虽小,地点却很有优势。就在前门大街靠近正阳门不太远的地方。这条街应该算是京城第一繁华的商业街了。这条街是皇帝出城去天坛、山川坛的御路,所以从正阳门往南一直到天桥路口,街长一里半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