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2 (第2/3页)
人一查,晓得这人是在弄堂里做柴爿馄饨的,当下高声说了出来。洋人们颇有些激动,心想,一个小小馄饨摊的摊主,看上去又如此年轻,想来应该不会再像密斯阮那样厉害了吧。然而这个馄饨摊的摊主衣着虽简单朴素,可周身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看起来这年轻人很有朝气,态度很认真。洋人们大多对眼前这馄饨小摊主生了点儿兴趣,准备好好看看上海这边普通小厨的水准究竟如何。中华一方却对阿俏的选择大惑不解,觉得阿俏还真是年轻,竟然也选了这样一个年轻小伙子来应战。若是选个稍年长点儿的,至少在馄饨之外,也还能做个家常菜什么的啊!一时双方都对这馄饨摊主并无异议,就有锦江饭店的侍应生将他带去厨房。阿俏心里既得意又紧张。她得意的是,洋人这番做作,不过是自己给自己下了套,不过,话说回来,洋人们怎么能想得到,在弄堂小巷里靠做柴爿馄饨谋生的年轻人,实际是个足以挤压此间大多数名厨的高手呢?是的,她带进来的年轻人,不是别个,正是两天前她曾经和沈谦见过的,卫缺。可巧的是,卫缺的厨艺,出于川渝一带,偏巧这锦江饭店的董老板,也是由川渝菜式起家,渐渐做大了规模,如今才有了锦江饭店这么大的产业。然而阿俏多少又觉得紧张。此前她与卫缺简单交谈过,叮嘱他一步一步来。毕竟洋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习惯决定了他们很难一下子将中华菜式的精髓全盘接纳。俗语说:“过犹不及”,若是卫缺真的将他当初在省城所做的那一套都做出来,洋人也未必能接受。阿俏在两种情绪之中左右摇摆,在不知不觉之间,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厅中众人等了大约一个半小时,锦江饭店便有侍应生进来,说是可以上菜了。卫缺的菜式,是一道一道慢慢上的,等第一道众人尝毕,第二道再热腾腾地上来,不致叫人目不暇接,也不耽误人品尝菜式。他呈上的第一道菜,是“酥炸鲫鱼”。手掌长的鲫鱼,清理干净之后,下锅油炸,炸至骨肉俱酥,这才取出,浸在事先准备好的调味汁中,直到鲫鱼将调味“吃透”,便立即上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